第三,沒有商談的價值。這種情況的出現,常常是由於事前的盲目和衝動,在沒有做好調查和可行性研究的前提下,匆匆地舉行談判。雙方在一番唇槍舌劍之後,精疲力竭地發現他們所進行的談判實屬耗時費神,毫無價值,於是懸崖勒馬,果斷地停止談判。
(二)避開鋒芒,以柔克剛
以柔克剛就是說麵對強大的對手要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時,不要與他硬碰硬。就像傳說中的打虎方法一樣,不要和老虎硬著幹,等它衝向你的時候,迅速地閃開,等它進攻了很多次,已經精疲力竭的時候再來對付它。
馬爾利擔任美國總統的時候,有一次,他任命了某人做稅務部長,引起了許多議員的反對。他們派出代表要求馬爾利對此任命作解釋。為首的是一個身材矮小的國會議員,脾氣非常暴躁,說話粗魯無禮。他開口就把總統大罵了一頓。馬爾利平靜地聽他發泄,最後,當這位議員聲嘶力竭之時,他才溫和地說:“你講完了,怒氣也該平息了吧?照理你是沒有權利這樣責問我的,不過我還是願意詳細地給你解釋……”這句話說得那位議員羞愧萬分,但總統不等他表示歉意,就和顏悅色地對他說:“其實也不能怪你,因為我想任何不明真相的人,都會大怒。”接著,他便一一解釋了任用那人的理由。
其實不等馬爾利解釋,那位議員已被他折服。他心裏非常懊惱,不該用如此惡劣的態度來責備這樣一位寬容大度的總統。因此,當他回去向同事們講起這件事時,他說:“我記不清總統的全部解釋,但隻有一點我要說明,那就是總統的決定是正確的。”這就是“忍氣吞聲”的妙用。其實,寬宏大量,不隨對方的情緒而喜怒,實質上已使自己處與超然的地位,另外,它也極可能啟發雙方的良性互動。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男女在街上吵架,有一大堆的人圍觀,隻見那個女的在那邊不停地罵,什麼髒話都講出來了。整整罵了兩個小時,而那個男的卻一言不發,隻是搬了根凳子坐著,微笑地聽著女子大罵。終於女的停下來了男的還拿了瓶水給她說:“大妹子,嗓子喊啞了吧,來潤潤喉。”我想無論誰遇到這種人都會佩服他吧。
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來都不是唯一的。在遇到僵局的情況下,可以從多方麵、多角度提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可以重新客觀地評估一下形勢、達成交易的可能性和己方的利益。人大多時候都沒辦法看到己方所存在的問題。這在談判中也應該要注意。
在選擇解決方法的時候要注意兩點:第一,你有多少空間去談;第二,也要考慮對方的選擇可能。
(三)互相體諒,求同存異
一家電器開關裝置供應商被要求向中東的一家建築商報價。他們開出的報價遭到了對方的強烈反對,對方斷然拒絕接受訂單上麵的所有價格。憤怒的賣方談判者最終提出了這個問題:“為什麼你們如此堅決地要求降低價格?”“因為你們去年在價格上給了我們10%的折扣。”“但那是我們為了與你們將來繼續合作給出的一次性的引導折扣。”“那麼,即使現在這份合同是‘未來合作’的一部分,但就我們而言,我們仍然有權要求被‘引導’到更低的價格。”
相互體諒並不是叫你非常慷慨大方無條件地對對方作出讓步,就像案例中的供應商。在談判中任何“善意”的讓步都該避免,一方的善意讓步並不會換來對方的善意,隻會使對方覺得能得到更多的讓步,使對方更強硬。在作出任何讓步的同時也要從對方身上取得相應的讓步,不如供應商當初在讓步的時候就應該要求今後的合作以什麼價格來進行,又或者說,供應商本不該自己主動作出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