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3 / 3)

3.非言語有聲表達

言語表達係指以聲調、聲頻的變化來反映人的情緒。最常見的和最直觀的是憤怒的嗬斥、懼怕的尖叫、絕望的哀嚎、悲傷的嗚咽。其實,在談判中,用語可能都很文明高雅,然而語調一變,味道就變了。其主要表現有話音強弱、語速快慢、調門正斜及語氣詞的運用等。

(1)話音強弱。話音強弱是相對正常語音而言的,且相對談判者本人正常說話聲音的輕重而言。從字麵上看,一句話的意思並無異議,但聲調強弱的變化賦予不同的意思。例如,“這個條件不錯”,字麵上其意屬肯定,若將聲音加強,且一字一頓地複述時,會給對方否定的信息。若將聲音低於正常大小時,又可能給人以懷疑的感覺。

(2)語速快慢。與話音強弱一樣,語速快慢也是個相對概念。由於講話速度的改變,必然導致聲頻的變化。例如,“這是我方的條件。行不行,請貴方考慮”。以正常速度講,是磋商的口氣;講得快點,會使人感到一種不滿、氣憤的情緒;講得慢點,會使人感到一種猶豫、擔心的情緒。

(3)調門正斜。這裏主要指講話的腔調。當說話帶裝飾的滑、拖腔,升調或降調時,所表達的某個觀點有可能非字麵意思,還有別的含義,甚至完全言不由衷。調門正斜不在於語言的不同,無論哪國人,均可將情緒隱含在調門正斜之中,也就是常說的弦外之音。

(4)語氣詞的運用。諸如啊、呦、哦、呀、啦、咳、嗎、哎、嗯等,不論國別之差異,該類詞句運用較為廣泛,其主要功能就是加強語氣,使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所以,這些詞也成為判斷感情的指標。

(五)切勿隨意打斷他人的談話

談判時要創造出一種和平友好的氣氛,隨意打斷他人的談話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可能會引起對方的防禦心理。搶話會打斷他人的思路,同時因為搶話時大腦是處於興奮狀態中,急於糾正他人說話中出現的錯誤或表達自己不讚同的觀點,比較激動,可能會出現邏輯上的漏洞。

在談判中,為表示對交談一方的尊重,交談時要盡量讓對方把話說完,不要輕易打斷對方的談話,要有耐心,這是一種基本的修養。尤其是對方談興正濃,正在闡述自己的觀點時,突然打斷對方,可能使對方思路中斷,而且可能被突如其來的“拒絕”弄得不知所措,下不了台。如果確實有必要打斷對方,要在對方說話的間歇,以委婉的口氣,很自然地將自己的話簡短說出,如“你的看法的確有道理,不過請允許我打斷一下”,或“請讓我提個問題好嗎?”這樣就不會讓人感到被輕視或不耐煩了。征得對方同意後再說,但說的時間不要太長。對陌生人談話是絕不允許打斷或插話的。

此外,在談判中,也不要輕易否定對方,允許對方把話講完,隻有這樣,才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對方的意圖。在談判中,對交往對象的所作所為,應當求大同,存小異,在輕鬆愉快的談判中達成一致。比如,若不讚成對方的某個觀點,可以說:“我對這個問題倒也十分感興趣,隻不過我不這麼認為”,“你剛才說的某個觀點好像很新,能否再詳細地解釋一下”等。假如認為對方的某個觀點和說法根本是錯的,可以說“在我記憶中,好像這個問題不是這樣的”,或者說“我在某本書上看到的好像和你講的不完全一樣”……雖然語言非常委婉,但足以使對方明白其中的意思。遇到別人真的犯了錯誤,又不肯接受勸告和批評時,別急於求成,往後退一步想想,隔一兩天或一兩個星期再談。否則,大家固執,這樣不僅使談判沒有進展,反而傷害雙方的感情。

(六)適時地作出反饋

交談有時就像小孩子在沙灘上玩“兩人堆城堡”,講究的是互相配合,倘若出現一些小偏差,就會功虧一簣。

傾聽亦是同樣的道理,要懂得配合說話者,哪怕是一些不起眼的細節,往往也不能忽略。因此,作為聽者要審時度勢,盡量做到有效地傾聽,同時及時適當地作出反應。否則,說話者會以為你雖然看似十分用心地聽,實則是“對牛彈琴”,這樣就破壞了原有的和諧氛圍了。在談判中亦是十分忌諱的。

宋太祖趙匡胤自從陳橋兵變,一舉奪得政權之後,擔心他的部下也效仿之。為了確保統治的穩固,宋太祖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而最典型的莫過於我們耳熟能詳的“杯酒釋兵權”的故事了。

961年,一天晚朝後,宋太祖將石守信、王審琦等禁軍高級將領留下,設酒宴招待。酒至半酣,宋太祖感慨道:“若無諸位的出力相扶,我是不能取得天下的,卿等功德我永世不忘。然而,卿等可知做天子實在是太難了,遠不如節度使時快樂。登基以來,我無一日高枕而臥。”石守信等人也一時喝高,不明何故,於是問其緣由。宋太祖一字一頓地說:“道理不難知,天子之位,誰不願身居其位!”一聽此言,眾人忙頓首道:“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誰還敢再有二心?”“卿等固然不致如此,然若麾下為求富貴榮華,一旦以黃袍加身,汝雖不願,恐怕已身不由己?”這幾句話雖委婉,但猜忌之心溢於言表。眾人聽後,皆誠惶誠恐,涕泠懇求道:“臣等愚鈍,未慮至此,望陛下憐惜,為為臣指明生路。”經如此旁敲側擊之後,趙匡胤心中甚喜,自覺心中一樁大事即將了卻,於是他不再掩飾,長歎道:“人生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一世地追求富貴榮華,無不是多積錢財,厚自娛樂,為了子孫後代不致受貧乏之苦。卿等何不釋去兵權,出守藩鎮,擇優良之田地買之,為子孫建永久基業;於自宅中多多安置歌兒舞女,日日可飲酒作樂,以終天年!朕與卿等約為婚姻,如此一來,君臣之間了無猜疑,兩相安好,豈不善哉!”石守信等人聽罷,忙伏地稱謝,紛紛感激道:“陛下對臣如此關懷,真所謂死者複活,令白骨生肉啊。”第二天,諸臣便紛紛稱病,以身體不適為由,請求罷免軍權。太祖準奏,厚賞他們之後,便一個個遣到外地做節度使。如此兵權已釋,宋太祖便高枕無憂了。

古來君臣之道,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倘石守信等人不答應或有何異議,後果是可想而知的。“杯酒釋兵權”的例子,很好地說明聽與說的互動。作為傾聽的一方不是簡單地回答“是”或“不是”,而是坦誠地接納,給予適當的回應。

(七)回顧整理重點,並提出自己的結論

對於談判來說,縝密的思維和邏輯性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有利於談判者在聆聽完對方的陳述之後,能夠迅速地整理出自己的記錄摘要,歸納出對方談話者的陳述要點,然後根據自己的判斷,迅速作出決定,向對方提出己方的觀點。這一過程的時間可以視情況而定,如果對方觀點很明確,己方的意見也比較統一,比較容易作出回答,則可以當即答複對方;如果事關重大,很難一時作出結論,或者己方意見不統一,則可以提議休會(休會時間長短可視當時情況而定),留出足夠的時間來商議對策。這一階段,在談判過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