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對付肺氣腫的“絕招”一一腹式呼吸

毋庸諱言,現代醫學對於肺氣腫依然一籌莫展。這裏為大家介紹一種非藥物治療的“絕招”,那就是腹式呼吸鍛煉。眾所周知,正常人吸氣時,胸部擴張,胸腹腔之間的橫膈收縮下降,腹內壓力上升,腹壁向外凸出;相反,呼氣時,胸廓縮小,橫膈上升,腹內壓力下降,腹壁收回。肺氣腫時,胸廓的呼吸活動顯著減弱。那麼,是不是可以通過腹壁運動的呼吸方式,讓橫膈增大上下的活動範圍,以幫助肺部呼吸來克服呼吸困難問題呢?據有關資料表明,成年人橫膈的麵積平均為270—300平方厘米,若橫膈向下運動增加1厘米,肺部的通氣量可增加到270—300毫升。可見,加強腹式呼吸的鍛煉,確能有效地對付肺氣腫。

腹式呼吸鍛煉方法如下:①用鼻吸氣,用口呼氣;②呼氣時,口唇稍並攏成“魚口狀”,防止呼吸太快而肺萎陷;③呼氣時,用雙手按壓腹部,幫助呼氣,如能有意識在呼氣時收縮腹壁肌肉,效果更為理想;④每次腹式呼吸的節律,大致控製為吸氣3—4秒,呼氣4一5秒;⑤每天至少鍛煉3—4次,每次作較深幅度的腹式呼吸10—)5次;⑥先可臥位鍛煉,熟練後可坐位或立位鍛煉。持之以恒進行鍛練,日久呼吸功能會明顯改善。

十、疲勞種種

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有一定限度,超過限度,大腦就會發出種種疲勞的信號。疲勞並不完全是因為身體過於勞累引起的。當前,體力上的勞累甚至已經不是疲勞的主要原因。除了體力疲勞外,現代人更多的是腦力疲勞、心理疲勞和病態疲勞。

體力疲勞

體力疲勞主要指身體肌肉勞累而言。當勞動或參加了幾場緊張的球賽或長途旅遊歸來,身體上那種累的感覺,就是體力疲勞。此時盡管四肢乏力、肌肉酸痛,但精神上不痛苦,甚至有時還頗有幾分愜意。

肌肉何以勞累?原來人體各組織器官在進行緊張的生理活動時,一麵消耗大量營養物質,一麵堆積許多代謝廢物(如二氧化碳和乳酸等)。這些代謝物在血液裏堆積到一定程度時,肌肉便不能繼續有效地進行活動,這一信息傳給中樞神經,中樞神經便立即發出應該休息的信號一一疲勞感。

休息是消除疲勞恢複體力的主要途徑,其中最有效的是睡眠。人在睡眠中,一切生命活動緩慢下來,各組織器官處於恢複和重新積累能量的狀態。所以一覺醒來,疲勞多能不同程度地消除。倘若睡前能用溫水洗腳,睡時講究姿勢,並能排除一切雜念,安然入睡,醒後會倍感精神振奮,如釋重負。

合理的膳食也可以幫助減少疲勞。過重的體力活動要消耗大量的蛋白質和糖,飲食應注意加以補充。此外,若配合保健按摩、欣賞音樂、談天說地等文體娛樂活動.疲勞將消除得更快。

腦力疲勞

在所有器官中,腦是最容易疲勞的,這是因為腦部神經最多,思維活動頻繁,營養物質需求量大而本身儲存少的緣故。試驗測定",腦需要的血液占心髒血液總排出量的20%,需要的氧氣占人體總耗氧量的25%。長時間用腦,血液和氧氣往往供不應求,腦細胞的生理功能就會隨之降低,原來處於興奮狀態的腦細胞便轉為抑製狀態,於是,人便感覺頭昏腦脹,記憶力降低,注意力不集中等。這些現象提示:已疲勞,腦需要休息。

其實,隻要能夠合理用腦,腦一般是不會疲勞的。所謂合理用腦,一要勤於用腦,二要善於用腦。經常用腦的人,由於信息的反複刺激,腦細胞活動能力可以變大而不易疲勞。然而,勤於用腦並不等於一味蠻幹,要有勞有逸,一般每45分鍾至一小時,要讓腦休息二次。此外,各種工作的穿插安排,使腦的各部分輪流休息,也可以有效地減少腦的疲勞。

一旦發生腦力疲勞現象,就應立即設法消除,否則,遷延日久,極易造成神經衰弱。其消除方法很多,最積極的是體育鍛煉,尤其是健身性和放鬆性的鍛煉項目,如太極拳、氣功、按摩、散步、健身跑、冷水浴等,這些活動能直接促進大腦營養狀況的改善,調節其功能,而且有鎮靜作用,有助於腦的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