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哭有益健康
研究人員如今正在搜集一個個線索以解答人生持久的秘密之流淚的意義。現已弄清的幾個方麵有:
眼淚含有比人們猜測要複雜得多的化學成分,它擔當著身體排廢係統中的一個角色。
因情感引起的流淚與眼睛受刺激引起的流淚,其化學成分有所不同。在精神緊張狀態下淚水中含有較多的體內物質。人們總是在痛哭之後感覺好些。那些愛哭並對哭有正確態度的人比較不易罹患與精神緊張有關的疾病,諸如潰瘍和結腸炎。
女子比男子愛哭,這可能與體內某種化學變化有關。為什麼在所有的生靈中,似乎隻有人類才會因情緒壓力的反應而產生淚水?這個奧秘吸引了克利夫蘭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威廉弗雷。他致力於弄清身體化學反應同心理、情感波動的聯係。
弗雷證實了一個早期的發現:情感眼淚與刺激眼淚的化學成分不同,前者產生一種較大的蛋白質濃縮體。隨著更深入的研究,他開始發展自己有關眼淚物質減輕精神壓力作用的理論。
為了搞清人們哭的次數、原因和作用,弗雷和同事們招募了從18歲到75歲的331名誌願者,要求他們在一個月中詳盡地寫下有關哭泣的報告。結果是女子組平均有5.3次因情感原因流淚,而男子組是平均1.4飲。值得注意的是85%的女子和的男子在哭後普遍感覺良好(隻有的健康女子和45%的健康男子在一個月內沒有哭過)。
在統計數字之外,有的人指出哭在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一個年輕的母親報告自己哭了16次,包括看到自己女兒學會遊泳時眼眶含著幸福的淚水,同丈夫分手要回娘家兩周時的啜泣,也包括精疲力竭時的痛哭。一個男子哭了兩次。一次是得悉媽媽去世,一次是看電影(這一點是有趣的,男子對各種媒介收音機、電視和電影的反應似乎同對人際的反應一樣。
這些例子說明了弗雷的某些一般發現。舉例說,女子啼哭的首要原因在於人際關係上,常見的例子是與所愛的人分手。使女子啼哭的主要情感有悲切、幸福感和生氣。幾乎所有的女子對氣極敗壞的反應之一是哭號,而男子卻幾乎例外。
弗雷對哭泣的研究被精神病學專家瑪格麗特,克雷皮歐發揚光大。她在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中,將健康人與有潰瘍和結腸炎的人進行比較,137名被研究者回答她的問題。結果表明健康的男女更愛哭些。一位40歲的潰瘍病女患者寫道:“理智告訴我哭是有利健康的,但我被教養得羞於哭啼。”一位29歲的健康女子說:“淚水會使我消釋悲痛、抑鬱和氣惱的感覺,它可以防止我走向極端。”一位健康的人對哭啼的作用表達得痛快淋漓“修身養性的靈丹妙藥”。
男女在哭啼上的不同基於文化傳統所造成的不同態度(男子有淚不輕彈等等)。男子較易患與精神壓力有關的疾病,這裏麵不大能哭就是一個因素。現在,傳統觀念正受到劇烈的震撼。弗雷直截了當地指出了到目前為止最重要的發現―催乳激素的重要作用。最新的研究表明男女在青春發育期之前哭啼的方式沒有差別。弗雷說:“在12至18歲時,女性比男性的催乳激素多60,她們的哭啼次數這時比男性多了4倍。”
關於眼淚的研究使我們對啼哭的看法發生變化。哭泣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過程,因而我們不應對它感到羞恥。如果學會讓眼淚自由流淌,我們便會扔掉好些藥物。查爾斯狄更斯的小說《奧列佛退斯特》中的主人公本希爾講得好,哭啼可以“活動肺髒、清洗麵容、鍛煉眼睛和溫和脾氣,因而你放聲哭吧”!
(路正明譯)
二、眼淚之新見
最近,美國生物化學家威廉弗雷曾經進行過一項有趣的試驗,他讓數千名誌願合作人員戴上裝有收集淚水器皿的眼鏡,然後請他們觀看情節生動、扣人心弦的影片。試驗表明,眼淚有助於緩和緊張情緒,排憂解愁。其中1/15的人因高興而哭;1/10的人因生氣而哭;1/15的人因同情而哭;1/20的人因憂愁而哭;1/30的人因恐懼而哭,85%的女性與73%的男性哭後都不約而同地感到輕鬆、舒坦。這位博士發現,感情性眼淚所含的蛋白質多於反射性(如因疼痛而產生的)眼淚。他還發現,人的感情性眼淚不受腦神經的影響,但是,一旦腦神經染病,反射性眼淚便立時枯竭。威廉指出,和排尿、排便、排汗一樣,流淚是一種向外分泌的過程,它可清除和“驅逐內潛在的有害的物質。故他建議人們應常流興奮之淚。另一位美國學者蒙泰丘也認為,哭對於身體健康是大有裨益的。如果嬰兒不流淚地幹哭,那麼他的兩大門戶一一鼻腔和咽喉的粘膜勢必幹燥,於是,細菌和病毒便趁機而入,並在那裏生存、繁衍。反之,假如這粘膜被淚腺分泌的溶菌酶所潤澤,那麼鼻腔和咽喉的防禦性能便不斷增強。據蘇聯學者研究,淚腺還能產生某種特殊的、可加速傷口愈合的物質,所以劇痛時人就流淚。
目前,一些國家的專家正在探討:為什麼女性比男性哭得多一些?為什麼女性多愁善感、性情脆弱?這一切是否都與淚水有關?
(長弓)
三、人體器官亦有“副職”
大凡職務多有正、副之分,有趣的是人體某些器官亦有“副職”之稱謂。然而,人體的“副職”器官除個別(如副鼻竇)名符其實,絕大多數名不符實,其中有些是人體必要的組成部分,並非副職,如副睾、副神經;有些屬於胚胎殘餘或發育異常,一般對健康無明顯影響,平時不易發現,如副肝、副脾;有些器官純屬多餘,且影響容貌或引起疾病,如副耳、副乳腺。茲將機體的副器官作一簡介。
副耳
民間俗稱小耳朵,即自耳屏到口角連線上的一小肉疙瘩,最多見於耳屏之前,偶亦可異位於他處,如1984年吉林報告一例10歲女孩,其副耳位於鼻咽部,甚為罕見。一般認為“副耳”是在胚胎期外耳發育過度所致,它除了有礙容貌外,可以發生良性腫瘤,也易伴有牙齒發育不全、齶裂和頜骨異常。此外,少數“副耳”患者還可伴有眼和脊柱異常,國外於1955年首次報告。這種病例眼部主要為眼球表麵皮樣囊腫或皮樣脂肪瘤;耳部為耳廓異常(多數為“副耳”,少數為耳前瘺管、脊柱骨可發生融骨、骶化、隱裂等。所以,對有副耳者應特別注意有無其他畸形。至於對“副耳”本身一般不需作特殊治療,但演員、重要領導人物患有“副耳”時頗傷大雅,應予手術切除。
副鼻
1985年南昌報告了一例3月男嬰,於出生時其父母即發現他有3個鼻孔,均有鼻涕,哭鬧時有泡沫噴出。檢查發現鼻尖右上方有一附加鼻孔,有鼻翼軟骨,腔內粘膜呈粉紅色,深約1.5厘米,和右鼻腔相通。經醫生手術切除整形,效果滿意。此例鼻子上加鼻子,可謂之“副鼻”,或稱“附加鼻”,與一般的鼻贅有所不同。“副鼻”在國內外均屬罕見。
副鼻寰
竇和蝶竇,均開口於鼻腔。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對發音有共鳴作用,患有嚴重副鼻竇炎者恐難以成為歌唱家。另外,副鼻竇可能對鼻腔的加溫、濕潤空氣亦有一定的輔助作用;還有人認為可減輕顱骨重量,有利於維持頭部平衡。副鼻竇易發生一些疾病,如急、慢性炎症,尤其是上頜竇的開口位置較低,不易引流,故炎症易反複發作。有些副鼻竇炎患者伴有支氣管擴張和全內髒轉位,此症由卡特根納於口33年首先提出,故名“卡特根納氏綜合征”,國內已有數十例報告。另外,副鼻竇易發生一些惡性腫瘤,常誤診為副鼻竇炎而難以早期發現,易侵犯毗鄰器官,多數預後不良。偶而,在嘔吐蟈蟲時蛔蟲可鑽入上頜竇內,此時易發生急性炎症。國內曾有一例上頜竇內蛔蟲長達8厘米。
副唾液腺
正常人的唾腺有三對,即腮腺、舌下腺、頷下腺,分泌唾液,有著重要的功能。有些人可有副唾腺存在,這些副唾腺可廣泛分布,如唇、頰、口底、硬齶、軟齶、扁桃體區。副唾腺的存在一般不影響機體健康,但也可發生炎症和分泌物瀦留,偶而發生良、惡性腫瘤。副甲狀腺
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指額外甲狀腺,即在正常的甲狀腺外還有一個多餘的甲狀腺,除個別的可位於胸大肌或其他部位外,大多數發生於甲狀舌管部,皆在正中線,尤以舌部較舌下為多,主要見於女性(約80)。這種甲狀腺在幼年時多不引起重視,常因青春期或妊娠期因生理需要而肥大時被發現。舌甲狀腺主要表現為咽異物感,檢查見舌根部有一腫塊,有時可以無臨床症狀。舌下部甲狀腺多見於頸前舌骨上方或下方。用放射性碘掃描對明確診斷十分重要,因為對額外或多餘的甲狀腺應作手術切除,而對沒有正常甲狀腺隻有異位的甲狀腺(又稱迷走甲狀腺)者則不能切除,否則會引起永久性甲狀腺功能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