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衡量聲音的強弱是以聲強級表示的。聲強級的單位是以電話的發明人、美國科學家亞曆山大,貝爾的名字來命名的。貝爾的十分之一稱為分貝。分貝值越小,環境越安靜。一般來說,聲音在0—40分貝時,環境為很靜或安靜狀態;40—60分貝時,為一般狀態;60—100分貝,就會出現吵鬧或很吵鬧;100—144分貝時,就會給人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感覺。
人們無論學習、工作或休息,都盼望有一個恬靜、幽雅、舒適的環境。按照國際標準,在繁華的鬧市區,室外的噪聲白天不能超過55分貝,夜間不得超過45分貝。一般居民區,白天不能超過45分貝,夜晚不得超過35分貝。假如超過這個標準,使人經常處於高噪聲環境,就會首先對人的聽覺係統產生危害。時間久了,則將引起神經衰弱,進而導致心髒與循環係統功能紊亂。
在美國,過去曾有人為了獲得一筆獎金,情願以自己的身體做超音速飛機的噪聲試驗。結果,當飛機從他們的頭頂一掠而過的時候,這些錢迷心竅的人,竟被飛機的噪聲震蕩而死。又如,居住在美國洛杉磯機場附近的居民,因受該地頻繁起落的飛機噪聲的影響,那裏肝硬化的發病率比一般城市高出一倍以上,死亡率比低噪聲區高20%。有人統計過,長期在喧鬧的大城市裏生活的人,平均壽命會縮短8—12年。由此可見,噪聲對人體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人們把它稱為看不見的吃人虎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自從盤古開天地,大自然本是一派寧靜的。隻是人類在向大自然的索取中,創造了各種各樣的機械,才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噪聲。人類既然能創造機械,也一定能消除噪聲對人類自身的危害。例如,人們為了減少機械加工車間的噪聲',設計並製造出可吸收噪聲的懸吊式天花板;在重要的交通幹線上,建成了高速公路,讓川流不息的車輛快速通過,減少汽車高音喇叭的鳴叫。另外,綠色植物是吸收和阻擋噪聲的天然屏障。人們在街道兩旁栽植大量樹木,既能美化城市環境,又為消除噪聲提供了絕妙的條件。
(丹彤)
三、奇怪的發電機綜合症
近來,廣州市因頭暈頭痛,煩躁失眠,或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而看病的人數量增多。奇怪的是:病人看病的時間像潮水漲退一樣有規律性,每周如此反複。但在體格檢查時卻又查不出這些人身體的器官有什麼大毛病,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對病人周圍環境調查分析後發現,這些病症的出現都是在停電以後。原來,廣州的電力供應緊張,每星期停電兩三天。停電時,無論早晚,大街小巷裏的工廠、機關、商店、個體戶無消音設施的發電機一起齊鳴“突突突”的響聲充斥每一個角落,噪音強度達85分貝以上,嚴重地幹擾人們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
經科學家測定,45分貝以上的噪音就可以使人從睡夢中驚醒,長期在85分貝以上噪音環境中工作的人其聽覺便受到損害。如果神經中樞長期受噪音刺激,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製平衡失調,就會導致失眠心煩,頭痛耳鳴.多夢,記憶力衰退。神經係統不健全的人長期噪音刺激,還可以誘發精神病!法國衛生部門調查發現,每4個精神病者中有3人,5個頭痛者中有4人是噪音的受害者。噪音還會影響胃腸功能,使消化液分泌異常,食欲下降,惡心嘔吐,從而引起胃痛甚至潰瘍病。在噪音的刺激下,人的交感神經緊張,心跳加快,心律不齊,血壓升高,容易誘發心絞痛,增加腦溢血的機會。噪音還損害人的生殖係統。
發電機還帶來了嚴重的空氣汙染。廢氣中的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氫氧化物、含鉛飄塵、硫氧化物對人體危害很大。這些化合物在太陽紫外線照射下便生成臭氧、醛類和過氧乙酰硝酸酯。如果遇上工廠排出的二氧化硫,就形成光化學霧.使人眼痛流淚,咽痛咳嗽,頭暈頭痛,胸悶,重的還會引起意識喪失。1952年I2月英國倫敦發生震驚全球的煙霧事件,開始市民感到胸悶咳嗽,咽痛,以後部分人發熱和出現呼吸困難,造成了4000人死亡的悲劇。此外,廢氣中的苯並芘更是強烈的致癌物,它能附於)微米以下的飄塵,隨呼吸進入人體而引起肺癌和鼻咽癌。
防治因噪音和廢氣引起的“發電機”綜合症刻不容緩。首先是要降低發電機的噪音強度和減少廢氣中有害物質的排放,可以采用加強消聲措施和安置消音設備。在噪音環境中工作的人,應利用耳塞、防聲棉、耳罩、帽盔等進行個人防護。並要多吃蔬菜、水果,補充因噪音影響造成等水溶性維生素的消耗,以保障身體健康。
(鍾士元)
四、莫讓樂聲變噪聲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視機、收錄機、音箱、電子琴等家用電器進入了城鄉許多家庭。人們在學習、工作或勞動之餘,欣賞一下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聽一聽優雅的樂曲,有益於活躍家庭生活,對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好處。然而,有些家庭中的大人在聽音樂時,喜歡高響度、快節奏的樂曲;有的父母為了培養孩子的“音樂細胞”,常給孩子播放流行歌曲、電子音樂等,聲音大得震耳朵;有的還舉辦家庭舞會,播送搖擺樂等,音量過大。這些做法,使音樂聲變成了噪聲,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世上萬事萬物無不具有兩重性,音樂也不例外。音量的高低,對人體的影響截然不同。道理何在呢?這要先從人的腦子談起。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左半球是語言優勢半球,它在語言機能、書寫、邏輯思維、數學計算、形成概念方麵能力比較強;而右半球在識別、理解文字、音樂、美術和空間知覺辨認方麵較。從事腦力勞動的人或在學校讀書的青少年兒童,在一天當中,左半球處於高度興奮、緊張狀態。下班或放學後,聽聽優雅的輕音樂,當樂曲聲由兩耳傳入,通過內耳的神經末稍感受器,變成神經衝動傳到聽覺中樞,聽神經衝動引起右半球皮層的興奮,會使處於緊張興奮的左半球轉向抑製,疲勞消失,心情暢快。這就是平時說的“換換腦子”的科學道理。寒是聽音樂時把音量開的震天響,效果就不一樣了。
人的聽覺器官接受音樂的最適量為40到60分貝之間,對中、高頻音隻需5—10分貝即能感受。如電視機、收錄機開得過響,達到60—80分貝,就刺耳難聽;有的家庭還放搖擺樂,#各種器樂聲,常高達120分貝,使音樂變成了噪聲。耳科專家們在研究中發現,60分貝以上的噪聲對談話產生中等程度的幹擾;兩人在70分貝以上噪聲環境中講話,一人必須大聲喊叫,另一人才能聽到;人在80分貝噪聲中呆8小時,會損傷聽力;120分貝的強噪聲會損害聽覺末稍感受器一一毛細胞;過強的低頻震動將損傷內耳,造成聽力下降、耳聾。經常聽音量過大的刺激性強的音樂,還會引起內分泌、心血管、神經中樞係統方麵的疾病。對於兒童和嬰兒來說,危害更大。有關研究資料表明,家庭中常看電視,聽立體耳機和收錄機的孩子,因常受高音的刺激,有礙語言的發展,學習時精力不易集中,容易激動煩躁,成績下降,並能挫傷孩子的研究興趣。德國巴伐利亞州有43外的學齡前兒童,因常受父母房中電視機、收音機音量過響的幹擾,影響睡眠,注意力分散,記憶力減退,影響了身心健康。嬰幼兒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大腦功能發育未完善,聽覺器官嬌嫩又敏感,更經不住過響音樂的刺激,如常讓孩子聽音量過大的音樂,或帶孩子到舞會等噪聲過大的場所,無疑是讓孩子受用耳毒性藥物,造成不可挽回的聽力損傷.帶來終身的痛苦。因此,每個家長都應注意,當你欣賞音樂時,要把音量調的小一點,以“悅耳”為好。
(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