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睡眠講科學(2 / 3)

六、人在睡眠中為什麼會打鼾

打鼾,俗稱“打呼嚕”,即在睡眠時氣流通過較狹窄的氣道而發出聲音。打鼾在日常生活中是較常見的,不論是成人或是兒童都可發生。輕度及偶爾打鼾,多因睡眠姿勢不當或睡前過度疲勞所致,不應視為病症。若睡眠時經常軒聲大作,呼吸有阻塞,重時可出現陣發性呼吸暫停或窒息,以致因屢次憋氣驚醒而睡眠不足,當應視為有病。此症睡眠時經常翻身,四肢亂動,呼叫,遺尿,夢魘。患者多有清晨頭痛,白天易疲勞,記憶力減退,嗜睡等症狀,又稱鼾症。體格檢查,一般可見體胖頸粗,精神不振,多能發現重度鼻中隔偏曲,鼻腔息肉,軟齶鬆弛,懸雍垂過長;小兒則有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肥大等。

為什麼睡眠時會發生上述表現呢?醫學研究證明,沒有骨骼和軟骨作支架的咽腔全靠其周圍的張力來維持它的通暢度,構成呼吸道的重要通道。人睡眠時肌肉鬆弛,加上鼻、咽部的疾病,吸氣時氣流遇到較大阻力,咽部軟組織發生振動,出現鼾聲。由於呼吸道的不全阻塞,使氣體交換量減少。當血中氧分壓下降,二氧化碳分壓上升,腦幹網狀結構受到刺激,引起大腦皮層的喚醒反射,以後再睡又被驚醒,如此反複,致使患者睡眠不足,白天困倦,頭痛,嗜睡。嚴重者,長期肺泡氣體交換量不足,發生酸中毒,以致肺動脈高壓,右心衰竭。由此可知,經常“鼾聲大作”並不是正常睡眠表現。打鼾不僅影響身體健康,而且也影響他人的休息。若有上述表現者,不要苦惱,及時到醫院耳鼻喉科就醫,查明原因,對症治療。

七、打鼾損害人的健康

通常人們認為,打鼾是熟睡的象征,然而,近年來醫學研究發現,打鼾者的睡眠常受到一係列的幹擾,“打鼾對人體能產生多種損害,嚴重時可致人死亡。

眾所周知,人體正常的呼吸有賴於呼吸道的暢通,當呼吸道部分梗阻時,會產生喘鳴聲。睡眠時(尤其是仰臥位),由於舌和咽部肌肉的鬆弛,致使該部軟組織下垂,阻礙咽喉部呼吸道,當吸入氣體通過狹窄的上呼吸道時,就會產生渦流及舌咽部軟組織的振動,發生鼾聲。

調查資料表明,打鼾的人數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多,65歲以上的男女有近半數打鼾,但多不嚴重。在50歲以下,打鼾者以男性居多。約有一半的打鼾者是肥胖者,這可能是由於肥胖者胸、喉部脂肪較多,重量較大及舌咽部易下垂的緣故。此外,上呼吸道的某些疾患,如感冒,鼻息肉及鼻外傷,扁桃體及咽二側的粘膜皺襞腫大,小下頜畸形及安裝不合適的假牙等,也可引起或加重打鼾。

打鼾一般說來常常對別人的幹擾大於對自己的幹擾。打鼾者通常不可能意識到,他們是整個鼾聲中唯一能睡著的人。有些人打鼾的音量超過70分貝,比鑽孔機的聲音還大,難怪不少夫妻由於對方鼾聲幹擾,被迫在另一房間內睡覺。據說美國著名槍手約翰,維斯裏,哈丁曾被同旅館客人的打鼾聲弄得心煩意亂,憤怒之下,開槍打死了那位不幸的人。

然而,打鼾並非隻幹擾他人,有時咽部下垂能發展成完全梗阻,使患者無法換氣,這種現象稱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能引起高血壓、心功能衰竭以及由於夜間睡眠不好白天瞌睡而造成事故等。所以說,打鼾是一種對人體的潛在危害因素。英國拉夫巴勒大學睡眠研究室金“合恩博士指出,打鼾者呼吸受阻後,會在熟睡狀態下反射地通過胸廓及膈肌的大力運動恢複呼吸,但這類努力隻會使情況更加惡化。上呼吸道梗阻時,用力吸氣會使肺部氣壓發生異常變化,減少心、肺的血液循環,血壓急劇上升,而心律變得不規則,血氧水平下降,影響心髒的功能,患有嚴重心髒病及循環係統疾病的患者此時有死亡的危險。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持續15秒鍾或更長時間後,血液內氧水平下降和二氧化碳水平上升的緊急情況,由大腦的呼吸中樞傳達到大腦的各部,使打鼾者開始覺醒。這種部分覺醒使咽部肌肉恢複張力,呼吸道重新開放,此時,大量空氣突然被吸入肺內,產生響亮的喘息鼾聲,此後10秒鍾左右,呼吸變得平穩,鼾聲也不太嚴重,血氧水平恢複正常,打鼾者又進入熟睡狀態。雖然整個過程隻持續半分鍾,但對打鼾者來說,每夜可重複多次,嚴重者可達數百次。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引起的頻繁的、短暫的覺醒,通常不被打鼾者本人所察覺。因為人們自開始覺醒至完全認識到自己已經醒了,至少需要15秒鍾。因此,打鼾者常常說自己睡得很好,其實,他們的睡眠常多次受到嚴重的幹擾。

醫學家們認為,長期每夜多次發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導致腦缺氧,會損害大腦功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

鑒於打鼾對人體能產生多種危害,因此,目前醫學家們已研製出多種方法來防治打鼾。

1.積極治療原發病

對肥胖病人要設法使體重減輕或更多,這有利於減輕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對扁桃體及咽部組織腫大、鼻息肉及鼻外傷的病人要及時手術治療。

2.改變不良的飲食及睡眠習慣

打鼾者要避免睡前飲酒;睡覺時可佩帶“打鼾球”(即在背部安裝一硬物,以阻止打鼾者仰頭睡覺)。

氣管切開法

即在頸前行氣管開窗,患者由此呼吸空氣,避免經鼻口呼吸。此方法適用於嚴重打鼾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者,缺點是病人較痛苦,而且易出現呼吸係統並發症,如肺部感染。

1鼻通道正壓呼吸法

此方法簡單,易在家庭適用且對患者無害,是目前所公認的最有效的方法。打鼾者在睡眠時帶一加壓供氧鼻罩,通過空氣泵提供高於環境大氣壓的空氣,這樣可以防止咽喉部軟組織塌陷。其他如有人試用張口器、口套、下巴帶、鼻導管及防止頸部扭曲的特製領子等方法治療輕微打鼾,但效果均不佳。而且,對嚴重打鼾者尤其是患有鼻腔阻塞性疾患者,應用此類方法可能有危險。

總之,打鼾是一種危險現象,不但影響您和他人的睡眠.而且還會損害您的健康。對長期嚴重打鼾者應及時就醫,找出原因並予以根除。

八、戰勝失眠的九種方法

人一生中最少有1/3的時光是在床上度過的。因此睡眠對我們至關重要。良好的睡眠能使我們容光煥發,精力充沛,心情舒暢。反之,翻來覆去夜不能寐,則使人神情恍惚,頭昏腦脹,痛苦萬分。幾乎人人都有過偶爾失眠的現象。然而據統計,現在大約有1/6的人(老人中長期忍受著失眠的折磨,可謂痛苦之極)。

最近,美國巴爾的摩的約翰“霍普金斯睡眠障礙研究中心提出了9種幫助失眠者戰勝失眠的方法。基本作法是:要有意識減少在床上的時間,並調整一日內的活動,這樣才能睡得更好,更甜。

心理學家理查德艾倫認為失眠是一天24小時之內的活動紊亂的結果。因此治療失眠應包括對白天及睡前活動的調整。下麵是具體作法:

①記錄下你一周的睡眠情況,如睡覺、起床、午休的時間,是否服用過安眠藥等。

②非到睡覺時不要上床。不要在床上看電視、看書、讀報等。如果平常早上1點起床,記錄表明你一晚睡5個小時,那麼你就淩晨2點再上床。但最低限度應保證睡眠時間為5個小時。睡眠時間不足15小時,你就得服藥或請醫生治療。

③遞增15分鍾來增加休息時間。假如連續4天內睡眠時間占你躺在床上的85—90%,你可以提前15分鍾上床。以此類推。如果睡眠時間不足於躺在床上時間的80%,那麼則應該推遲上床的時間。

④避免上床前打盹兒。睡覺前要幹些雜活,以免打盹兒。但活動不可太激烈,以免使大腦過度興奮,影響入睡。

⑤第一周內請人幫助,即可讓你的朋友或配偶來陪伴、提醒,使你在上床前處於清醒的狀態。

⑥改掉服用安眠藥的習慣。對於一個長期依靠服用安眠藥來維持睡眠的人,中斷用藥是相當困難的,瑪麗琳服用安眠藥長達15年之久,開始這種治療時醫生允許她繼續服用安眠藥(因已形成依賴性、但一旦她每晚睡眠達到5個小時,就停止用藥。起初她上床1個小時方能入睡,不過這一現象便很快自然消失,睡眠大大改善了。

⑦沐浴著清晨的陽光,開始一天的生活。“太陽升起標誌著新的一天開始了,”理查德,艾倫說,“它幫助你向前撥動你的生物鍾,告訴你要保持清醒。”每天清晨,瑪麗琳總是打開廚房所有的百葉窗,在灑滿陽光的廚房裏進餐。她說:“陽光是我的興奮劑,使我精力充沛。“陰雨天可以用燈光來產生此效果。

⑧清淡的早、中餐可保持頭腦清醒;晚餐應安排在睡前4一5個小時。盡管油膩食物無助於失眠人的睡眠,但也使其昏昏沉沉,另外,吃得過飽時不宜上床,睡前應留一段時間來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