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西方生理學的對象和任務是注意到機體與環境以及機體內部各個係統的整體聯係的,符合人體客觀存在的本來麵目。在科學實踐中,西方生理學卻又往往沿著原子論和分析還原的思路和方法展開。從目前所用的教材中可發現,生理學的內容是按係統如神經係統與感覺係統、運動係統、血液及循環係統、內分泌係統、呼吸係統、消化係統、泌尿生殖係統等等分章論述的。其分析愈來愈趨向微觀的觀察和研究,愈來愈深入到細胞和分子的層次。近30~40年代的標誌生理學進展的主要成果,便是對遺傳物質核糖核酸(RNA)與脫氧核糖核酸(DNA)的研究,它通過對兩條方翻相反的多核背酸長鏈組成的螺旋結構的探明,來認識的連接以及4種堿基在長鏈上排列順序的差異所形成的大量遺傳密碼,從而便把種的遺傳和個體的發育中的許多生命中的秘密在分子水平上闡述清楚了。
這一切都說明著向微觀深入研究是今天生理學發展的主要勢頭。這種發展使我們不斷地發現著一個個生命現象的奧秘,在相似於分子的水平上闡明了作為生物的人體生理的基本機製。但是,生命決不隻是一個個生命現象相加的總和,入也並不隻是生物學意義上的人,人總是處於一定的社會關係中。有種種心理活動的生物最高發展階段的人。所以,西方生理學的發展即使在各個部分和微觀領域中取得了輝煌的成果,但要進一步闡明無限豐富多彩的生命現實,肯定還有更長的路要走。而且我們還要常常警惕,方可把注意力深入微觀的進程中,謹防視野縮小,和忽視機體內外客觀存在的無限繁複的聯係和作用。
中醫的生理學也是研究人體與周圍環境互相聯係和作用下其功能活動規律的學說。它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內外環境影響的認識基礎上又在元氣論的自然觀和整體論和陰陽統一的方法論指導下,以直觀,直覺領悟,類比等思維方式去認識生命現象,形成以獨特的功能係統一髒腑學說為基礎的生理學說。它的特征表現為天人相關,髒腑相應和形神相關(即形體與精神統一)。
天人相關的思想認為人是處於天地氣交彙之中,“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人體是一個開放係統,時刻在與天地環境聯係和作用著,故人體生理病理不能不受天地、日月、風雨、晦明等等因素聯係的綜合作用和影響。人體之所以形成現今這樣的生理狀態,也是人類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在天地、日月、風雨、晦明等等因素聯係和作用下,不斷刺激變化和適應的結果。所以生理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便是要研究人天相關的問題,研究不同的年歲、季節、晝夜、氣候、天文、地理等對人體生理的影響和作用,人體在上述種種因素下其陰陽變化的狀況和規律。中國醫學中有很多論著都是專門研究天、地、人之間的關係的。如“六經六氣學說”就是研究氣候中的風、寒、暑、濕、燥、火對於人體三陰三陽這六經之間的聯係和作用的學問。“五運六氣學說”就是研究天文年歲周期、季節、日月等運動過程中氣候的太過不及的變化與人體內陰陽對立統一的關係和作用。“子午流注學說”也是研究人體在自然界長期進化過程中所形成的四時,晝夜節律——生物鍾,並具體到人體內經絡氣血流注中的規律。……認識和掌握這些規律對於了解人體的生理和病理有重要意義。中醫治療中也經常運用這些知識深入診斷,推測預候,並作為組方遣藥的重要參考。
髒腑相關:中醫以心、肝、肺、脾、腎為五髒,所謂。髒”是“藏精而不瀉”為特點的人體基本生理功能係統;以胃、小腸、大腸、膽、膀胱三焦為六腑是“傳化物而不藏”為特點的運化和排泄功能係統。髒與腑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各髒與各腑之間、髒與腑之間、髒腑與體表經絡之間以及五官神色之間……都是息息相關有機地互相聯係和製約著的,就象俗語說的“牽一發而動全身”那群繁密地聯結成一個人的整體。
每一髒與腑都有其生理功能,同時又與天地周圍環境有特別的陰陽聯係,或者易於表現出某種情誌、聲音、氣味、或體液。下麵不妨讓我們摘引古典醫經中,以陰陽五行為指導的關於藏象學說的論述,以便有一個輪廓性的了解。
心為君主之官、主神明、(藏神)主血脈、其體在麵,它與各方麵的關係是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時為夏,在色為赤,在音為徵,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竅為舌,在昧為苦,在誌為喜,其液為汗,其榮為色,其臭為焦,其穀為忝,其菜為薤。
肝為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藏魂藏血,主疏泄、主筋、其華在爪。它與各方麵的關係是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時為春,在體為筋,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其味為酸,在誌為怒,在液勢藩,其臭為臊,其穀為麥,其菜為韭。
脾、肺、腎略。
僅舉上麵二例,天書般的文字一定會讓讀者頭臆發暈。但仔細考慮,也不難發現,它至少蘊藏著人體髒藏與自然環境互相聯係和作用的思想,髒臆間,藏象間相為表裏豆楣聯係並協調有序的思想,髒腑學說中引入五行陰陽學說,五髒與五行互相類比,五行相生相克的關係滲透入五髒間聯係製約的認識,形成人體髒腑間生、克、製、化而構成協調有序的關係。而且以髒腑核心又周及經絡、精、氣、血、津液及至精神感覺,形成以人體為中心的涉及天、地、人、精神的巨係統的思維方法。雖然其理論中諸種聯係的內容今天我們並不是都能應用現代科學的理論加以一一闡明,(這是我們必須努力去奔赴完成的任務),但是這些古老而又樸素的觀點應用於臨床,常可取得奇妙的療效。l980年5月13日《光明日報》報道:天津第一中心醫院攻“三衰”(心力、呼吸、腎功能衰竭)初獲成果的消息中說明:“對於急性呼吸衰竭,根據中醫肺與大腸相表裏的理論,不是單純治肺,而是采取上清下瀉、清除腸原性毒素,不同病期平均治愈率提高達80%。比單純從呼吸係統施治的療效成倍的提高。另外如眼病治肝、耳病治腎、鼻咽病治肺、口腔病治心、治脾(以上都是根據中醫藏象——髒腑學說為依據的),常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療效。這一切都說明中醫藏象學說的科學性。人類的認識運動永遠是從不斷地發展相對真理,不斷地接近絕對真理永無窮盡的過程,決不能對客觀存在的事實因為今天科學還未闡明便否認其存在或現之為荒誕。曆史證明,一切科學過程都是由未知到已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發展進程。.形神相關的思想認為:人體形質與精神也互相聯係和作用著。精神是在形質的基礎上產生又以巨大的力量支配著人體髒腑、經絡、五官、肌表的生理與病理。中醫認為“頭者精明之府”(《素問》);“腦為髓之海”,精神是腦的功能表現。又稱“心主神明”同時又認為其他髒腑也與精神有一定的生理或病理關係。如“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腎藏誌”。而且,不同情誌也可以影響不廚髒腑的功能。如大怒傷肝、過喜傷心、思慮傷脾、悲哀傷肺、恐懼傷腎。神經精神與髒腑間的關係也是以元氣而互相貫通的。《素問·舉痛論》中說:“餘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剛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又說:“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泄瀉,故氣上也。喜則氣和誌達,榮衛通利,故氣緩也。以上隻要你注意觀察生活就會有所體會:受驚嚇後大小便失禁——恐則氣下;聽到喜事後心情愉快或大笑後全身放鬆——喜則氣緩;冬天厚衣仍收縮一團——寒主收引。都能說明其理論的正確性。所以中醫養生和治療都很重視調暢氣機,就是這個緣故。在辨證上,中醫有“因鬱(情誌之鬱)發病”和“因病發鬱”的說法。治法上有“解鬱以治病”和“治病以毹鬱”的措施,都是從上述的形神相關的生理病理的認識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