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非洲、大洋洲篇(1)(2 / 3)

關於獅身人麵像,還有這樣一個傳說:

傳說埃及年輕的托莫有一天來這裏狩獵。當他奔跑得筋疲力盡之後,就在沙地上睡著去,在夢裏,他看見有一座獅身人麵的雕像。雕像對他說:“我是偉大的神胡爾·烏姆·烏赫特。我被埋在沙土裏,這使我透不過氣來,如果你能去掉我身上的沙。我就將埃及王的位置交給你。”王子醒來後立刻調集了大量人力物力,很快就把獅身人麵像從沙土中挖了出來,後來這名王子真的成了埃及的法老。

【曆險小記】——鱷魚的眼淚

關於埃及的母親河尼羅河有很多傳說,“鱷魚的眼淚”就是其中的一個。尼羅河中生活著大量的鱷魚,古代埃及人相信,鱷魚吃掉人以後會流下眼淚,就好像他們十分傷心一樣,所以當人們發現有人哭的假情假意的時候,就會說他流下的是“鱷魚的眼淚”。

第二回 有很多“穆罕穆德”的地方

我們前麵提到了撒哈拉沙漠。撒哈拉在阿拉伯語裏就是“大荒漠”的意思。在撒哈拉沙漠的絕大部分地區都隻有岩石和沙土。這裏的自然條件十分惡劣。如果有誰能列出一張“最不適宜生物生存的地方”名單,那麼名單上除了南極之外,一定還有撒哈拉大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大到能裝下整片美國領土。它從非洲大陸的一側一直延伸到另一側,跨越阿爾及利亞,蘇丹,利比亞,尼日爾,馬裏,毛裏塔尼亞等國家。

撒哈拉沙漠的氣候十分古怪。這裏可以一連好幾年不下雨,這裏也創造了世界最高氣溫的紀錄,但是,這裏海拔高的地方,卻也有霜凍和冰凍。撒哈拉沙漠中的沙暴十分可怕。一旦沙暴發生時,大風帶著沙土狂奔,原來的沙丘不一會兒就消失了,而原本平坦的地方會突然隆出一塊沙丘來。

沙漠裏的地形會在沙暴發生時不斷改變,因此人們很容易在沙暴中迷路。沙暴還會持續很長時間,有時,沙漠中的旅客會在一次沙暴中被大風刮來的沙活生生地掩埋。

不過,在撒哈拉沙漠中也有少數幾個綠洲,隻不過那裏的水少得可憐。稀稀疏疏地生長著青草、灌木和樹。這些綠洲中,較大的大長寬都可以達到幾十英裏。這樣的綠洲中會有人居住。綠洲對於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中的人來說十分重要。人們經常在夜間騎著駱駝在不同的綠洲之間穿行,因為沙漠中沒有任何指示牌,同時沙漠的地形也時刻在變化,隻要一陣風吹過,原本的沙丘就可能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所以人們隻能借助指南針和星星來判斷方向。

盡管撒哈拉沙漠是一個可怕的死亡地帶,但是生活著這附近的人們用自己獨有的生活方式適應著這裏的環境,和撒哈拉沙漠融為了一體,同時撒哈拉沙漠也以它特殊的風貌吸引著世人。

緊鄰撒哈拉沙漠有一個叫摩洛哥的國家。它隔著直布羅陀海峽和地中海與西班牙遙遙相望。摩洛哥氣候宜人,花木繁茂。那裏風景如畫,被稱為“北非花園”,“烈日下的清涼國土”。摩洛哥的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但那裏的居民也說法語和西班牙語。

摩洛哥是非洲最古老的國家之一,在這裏居住著摩爾人。摩洛哥在曆史上經曆了多次變遷。從公元前15世紀起,他們由腓尼基人的統治;在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5世紀時,他們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到了公元7世紀左右,阿拉伯人大舉入侵,在這裏建立了摩洛哥曆史上的第一個阿拉伯帝國……除了這些人統治過摩洛哥之外,摩洛哥的摩爾人也曾經在這裏建立了阿爾摩拉維德王朝。

阿爾摩拉維德王朝是摩洛哥曆史上最強盛的時期。摩爾人甚至在大航海時代到來之前統治過西班牙,他們還在西班牙的格拉納達建造了氣勢恢宏的阿爾罕布拉宮。

在終年都很少降雨的撒哈拉沙漠的東端有一個雨水充沛的國家,它就是蘇丹。“蘇丹”這個詞來源於阿拉伯語,原意為“黑人的土地”。蘇丹的中部被尼羅河穀貫穿,青、白尼羅河彙合處的土質十分肥沃。

在古代的地圖上,你在蘇丹的位置上隻能找到一個叫努比亞的地方。那是蘇丹原來的名字。這塊土地早在4000年前就有原始部落居住。在公元前28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蘇丹屬於埃及,後來,努比亞脫離了埃及,建立了庫施王國。隨著庫施王國的逐漸興盛,努比亞人占領了整個尼羅河流域,甚至曾一度在埃及確立了統治權,但是沒過多久,他們就被埃及人趕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