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美洲篇(5)(3 / 3)

最後人開鑿的運河的工程被一家法國公司承包下來。可是沒多長時間,法國的這家公司因為耗資太大、工程緩慢、人員的損傷等原因放棄了開鑿運河。

這家法國公司的人員之所以有損傷,不僅是因為工程中的意外事故,更多的是因為那裏的自然條件似乎隻適合當地的印第安人和黑人居住。白人在那裏則很容易生病發燒,最後死去。後來美國從小國巴拿馬永久性租用了一塊長達10英裏的土地。這塊地方剛好位於巴拿馬地峽,於是人們索性叫它“運河區”。

在開鑿運河之前,美國人說:“想要適合白人居住,一定要先改變當地的環境,否則派再多的人過去都會病死。”於是,美國派了一名醫術高明的醫生前往運河區調查白人得病的原因,並相應改善當地的環境。經過反複調查,醫生發現罪魁禍首竟然隻是小小的蚊子。

原來那裏的蚊子分為兩種,一種是城市蚊子,一種是鄉村蚊子。鄉村蚊子能傳播瘧疾等疾病,而城市蚊子能傳播一種叫黃熱病的疾病,得上這種病的病人會出現黃疸伴隨發熱。這也是為什麼這種病會被稱為“黃熱病”。我們平時被蚊子咬了之後,隻會起一個小包,發點癢了,但是被巴拿馬城市蚊子咬過的人就會患上黃熱病,而一量得上這種病,幾乎沒有人能不活下來。

醫生找到了人們得病的原因後,決心消滅蚊子。第一步,醫生追蹤這兩種蚊子,了解了它們的生活習性。然後,醫生找到不同方法消滅這兩種蚊子——用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的硫磺消滅城市蚊子,用產於墨西哥的石油消滅鄉村蚊子。

蚊子被消滅之後,人們還清理了濕地等蚊子大量繁殖的地方,改變了蚊子滋生的自然環境,從而徹底改變了運河區的生活環境。

環境得到改善後,美國人才開始動工開鑿運河。

美國人沒有像法國人一樣,隻知道一味地開鑿陸地。美國人縮小了原本的工作量,他們在地峽的最高處開鑿了一條較短的運河。工人將這條運河附近的天然河與天然湖中的水引入運河,保證船隻能在運河中航行。

在這段運河的兩端,人們裝上了水閘,利用水閘將船隻升起或降下。由於運河裏的水是淡水,兩大洋的海水都不會進入運河,所以船隻能順利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穿行。有了這條運河以後,北美洲和南美洲分開了,但由於運河十分狹小,因此兩塊大陸看起來還是連在一起的。

【曆險小記】—— 巴拿馬

巴拿馬運河溝通了大西洋與太平洋,因此人們把它稱作“世界橋梁”。這座世界橋梁位於一個名叫巴拿馬的國家。這個國家麵積並不大,大約在76000平方公裏左右。它處在中美洲,與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是鄰居。

巴拿馬是一個擁有眾多山地的國家。由於接近赤道,所以這裏十分炎熱,年均氣溫有會達到27℃。巴拿馬境內除了山地外,還有許多河流,如果你有耐心可以在巴拿馬的地圖上數一數,這裏有多達400餘條河流,其中,圖伊拉河、切波河及查格雷斯河是巴拿馬較大的幾條河流。

第十五回 海盜聚集地

當你坐上火車離開一個地方時,你是否想過,其實你的“離開”也意味著“回到”這裏。當我打算乘火車離開巴爾的摩時,我卻說我要去巴爾的摩。這樣的想法並不可笑,因為地球是個球體,無論你朝著那個方向走最後都會經過你出發的地方。

最早提出這樣想法的是一個叫做哥倫布的航海家。和哥倫布生活在同一時代的人們認為,想到達印度群島隻能沿著海路向東行走,因為印度群島在東方,但是,哥倫布卻提出,向西出發也可以到達印度群島。

為了印證自己的話,他乘船向西走。最後他抵達了他以為的印度群島,並將其命名為“西印度群島”。如果你手頭有地圖或者聽過這個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故事就會知道,“西印度群島”和“印度群島”是兩碼事,他離真正的印度群島還十分遙遠。

哥倫布發現的“西印度群島”也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在那裏的居民會在臉上塗滿油彩,並且在頭上插滿羽毛,哥倫布將這些島上的原住民稱為“印第安人”。其他人則把印第安人叫做加勒比人,意思是“勇士”。加勒比海包圍著這些島嶼,而加勒比海則是“勇士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