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肉
病因與症狀:開始的時候表皮發白,出血發紅,後期表皮破裂,肌肉潰爛。由於病原體的帶入,此種病傳染性強。
防治方法:這種病比較難治療,發現病魚時及時撈出,撒鹽5%(每升水中加50克食鹽),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病魚可以直接淘汰。在缸中也要撒鹽消毒,半月後再次用3%(每升水中加30克食鹽)的鹽潑灑全缸,以防複發。
眼球突出(突眼症)
病因與症狀:魚的一隻或兩隻眼睛不正常地突出。隻有一隻眼突出,情況可能是柱狀細菌感染所引起的。若雙眼都突出眼眶外,則可能是急性或慢性的細菌感染所引起的。患此病症的魚隻似乎沒有其他不適反應。疾病的發展和傳染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病因,但病因常常很難確定。腫脹的眼球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魚結核病、白點病、水腫、蟲白內障(各種吸蟲引起,如複口吸蟲)和細菌感染。
防治方法:可使用抗生素以及抗寄生蟲藥劑處理治療。
魚鰾病病因與症狀:魚患此病不能控製它們在水裏的位置,無法控製在水中的前進方向。有時隻有盡最大的努力才能從水底升起來;有時不能離開水麵,甚至在水麵上倒置。鰾有問題,通常是因為凍傷引起魚鰾的機能失常。
防治方法:對於這種狀況,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由於此病是冷水誘發的,把溫度略微升高加上中度的鹽水浴常常能緩解病症。投喂水蚤或蟲子改善消化有助於治療,並可考慮喂飼含有抗生素藥物成分的餌料。
豎鱗病(立鱗病、鬆鱗病、炸鱗)
病因與症狀:為一種與水型點狀極毛杆菌類似的細菌。
病魚表現的症狀特點是體表粗糙,多數在尾部部分鱗片像鬆球似的向外張開,而鱗片基部的鱗囊水腫,它的內部積聚著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滲出液,以致鱗片豎起。在鱗片上稍加壓力,含有的液狀物就從鱗囊噴射出來,鱗片也隨之脫落,有時伴有鰭基和皮膚表麵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脹等症狀。病魚遊動遲鈍,呼吸困難,身體側轉,腹部向上,2~3天後即死亡。當水質不清潔,光照不足,水中缺氧,飼養水溫過高,以及當魚體鱗片被劃破等情況下易患此病。金魚、錦鯉常患此病,每年春季較流行。在熱帶觀賞魚中,攀鱸科、鬥魚科和魚科等泡沫卵生魚類常患此病。此病難以治愈,即使治愈後,魚的色彩、光澤、體態都將不如以前好看。
防治方法:將病魚浸入濃度為五萬分之一單位的四環素溶液(每50升水中加1克四環素)中洗浴1小時;還可用2%的食鹽(每1升水中加入20克食鹽)溶液與3%碳酸氫鈉(每1升水中加入30克碳酸氫鈉)溶液混合洗浴10分鍾;或用氯黴素溶液,或呋喃西林粉加呋喃唑酮溶液,或慶大黴素溶液的1%稀釋成低劑量潑灑,堅持數日即可見效。
常用藥物及其使用方法
高錳酸鉀
不能治病隻作為消毒預防類藥物。為紫黑色顆粒,三棱形結晶,在光照下,閃閃發光。
極易溶於水,由於不適於陽光照射,保存時最好裝在深色玻璃瓶中密封起來。用藥時對濃度要求不是太嚴格,隻要不超過萬分之一就沒什麼危險,一般控製在水的顏色為粉紅色為宜。
觀賞魚對此藥沒有異常反應。本品殺菌力強,能破壞機體組織而殺死微生物和一些寄生蟲,以10ppm濃度浸洗病魚1~1.5小時為宜,可殺死錨頭蚤和魚體表的幾種孢子蟲;以20ppm濃度浸洗病魚15~30分鍾,可治療魚類指環蟲病和三代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