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黔之腹嚐美食(1 / 1)

七月的南京如流火,盡管太監,宮女輪流給允炆打扇,依然如坐蒸籠,悶熱難捱,可在貴州,隻要往樹下、崖壁腳一站,頓時涼風習習,涼爽無比,允炆不禁歎道:“貴州雖蠻荒,但這得天獨厚的氣候倒是避暑勝地。”

進入安順地界,山勢小了許多,山間壩子,稻田裏秧苗長得茂盛,鯽魚不時崩上田坎。石牆、石板修蓋的房屋既堅固、又美觀,村寨內部房屋或按四象、或依五行、或照八卦布局,村與村互為犄角,別說錢均定,楊守業二人,就連允炆都能看出個大概:“這些村寨布局很象是在擺陣。”

錢均定趕緊答道:“正是,這些屯堡布局是太祖洪武皇爺的征南大軍的屯軍駐紮之地,是按伯溫先生的規劃所建,平時攜家眷居住屯墾,一旦有戰事,即可披掛上陣。”

“難怪村寨中很多人都是安徽方言和江浙一帶口音,我們倒是要小心些,不可露出行藏。”

“主人說得極是,小的一定要妥善安排,謹慎應付。”

三人邊走邊議,深感太祖皇爺將三十萬征南大軍改為屯墾的宏圖大略,又衷心佩服劉伯溫先生能知過去未來的通天徹地本事,使蠻荒的安順得到有力的開發。

過了頭鋪,遠遠望見一座渾身雪白的塔宇聳立在一座山上,錢均定道:“主人,前麵就是安順城,這座塔名曰‘西秀白塔’,座落於城西南隅,站在山頂,可俯視整個安順城。”

三人過南門大橋由永安門牌號(南門)入城,一進城,允炆見西秀山就在眼前,不顧疲勞,立時登山,在山頂上四處眺望,見一座古樓高聳雄峙,四條大街從古樓向四方延伸,形成東南西北四條街,隻見人影幢幢,熙熙攘攘,四條大街派生出無數條小街小巷,相互連通,似是四象陣勢。從東北、西北而來的兩條河流入城後彙在一處,如二龍護寶之勢,在城內蜿蜒流淌,應了伯溫先生所論“水為財”之說法,城外四周群山如萬匹奔馬圍著西秀山奔躍嘶嗚,形成萬馬歸槽。楊守業:“好一處風水寶地,伯溫先生選擇的地理,經開發後必定成為一方富甲都城。”

允炆見四下無人,心中湧出無限感慨:他日朕如能起兵,必將安順作為根據地,即使偏安一隅,也要在安順立住腳。

三人一番感慨,一番指點山川,不覺腹中饑渴,下得山來,錢均定道:“主人,我們先吃點安順特色菜。”說完,領著二人到銅匠街一家小飯店,點了幾個菜,少時,店小二端上菜,錢均定介紹到:“這是雞樅菌蒸火腿、這是炒寡蛋、這是炒韭黃、這是山藥果、這是涼拌的折耳根,皆是安順當地所產,主人可嚐嚐,不合口味,小人再點。”

允炆逐一嚐之,雞樅菌入口即化,清香直入肺腑,回味綿長,勝過燕窩魚翅,連聲道:“真乃極品也。又問道:“這韭黃與韭菜有所淵源?”

錢均定道:“安順人將長好的韭菜用泥土蓋上,使之慢慢變黃,不但色澤鮮豔,味道也變醇和,與豆腐幹炒來,就成了佳肴,隻是如何栽,如何埋好,小人隻是聽說,不知如何栽種。”

炒寡蛋將允炆辣得滿頭大功率汗,張著嘴喘氣,盡管如此,還是不斷接著吃。錢均定道:“炒寡蛋由南京吃法演變而來,南京人隻是將煮熟的寡蛋沾鹽吃,而安順由於辣而香,用油將寡蛋煎一下,去掉腥臭味,然後加入麵醬、蒜片、西紅柿一起翻炒,既保留了寡蛋的本味,又有辣椒等佐料,就成了下酒下飯的美味。”

允炆冒著汗:“又怕辣,又想吃”,最後竟將寡蛋的油湯拌飯吃。

“這個折耳根苦中帶澀,不太好吃。

“折耳根乃中草藥中的魚腥草,既幫助消化,又生津止渴,安順人經常食之,對身體有益無害”。

三人吃完飯,允炆提議在城內轉一轉,大街上車水馬龍,一隊隊馬幫東來西去,趕馬人中雲南腔、兩廣話、四川調此起彼伏,貫城河邊,“落魂台”處三三兩兩擦煙抹粉的女子不時拋出媚眼,引得允炆不禁駐足。“主人,時候不早,趕路要緊。”錢楊二人不時催促允炆,允炆戀戀不舍地隨二人離去。

按照聯絡暗號,三人住在兩可間一民房內,這裏全是客棧,與三人身份相同,還可隨時聽到四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