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人際關係(2 / 3)

每個人最忌諱的是倒黴。生命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幸福之旅,而是時時擺動在幸運與倒黴、沉與浮、光明與黑暗之間。人們的普遍心理總是努力渴求幸福的降臨,盡量逃避厄運的跟隨。因為幸運給人帶來的往往是驚喜,是成功;倒黴帶來的則往往是痛苦,是災難。首先,厄運降臨具有突然性。它的降臨往往是人們所沒有預知、沒有思想準備的。它來得很突然,使你頓時驚慌失措,心裏一下充塞著恐懼感。第二,厄運往往具有災難性。由於它的突然性,哪怕一點小小的倒黴事,也往往能給人帶來大的災難,甚至改變人的一生。第三,厄運還往往具有連鎖性。不能正確認識、正確對待厄運,一味的怨天尤人,悲歎命運,隻能使人在厄運麵前一蹶不振,一敗不起,對未來喪失信心,對前途喪失希望。由於厄運有突然性、災難性和連鎖性,因此人們的普遍心理是害怕它、忌諱它、逃避它。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正確地識之,坦然地受之,勇敢地處之。正確地識之,就是要明白幸運並非沒有許多恐懼和煩惱,厄運也並非沒有許多的安慰和希望,在受苦受難的經曆裏,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坦然地受之,就是對突然降臨的災難,不要逃避,要坦然地麵對,坦然地接受,把它當作上天對自己的一次考驗;勇敢地處之,就是采取措施,把厄運給自己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並把它轉化為自己取得成功的新的動力,轉化為處理各種突發事故的智慧和能力,使自己在災難、厄運麵前更堅強,更成熟。

每個人最珍惜的是對自己的尊重。俗話說:“人有臉,樹有皮。”人性的一大特點就是愛麵子,渴望得到並十分珍惜別人對自己的尊重。詩人波普說:“你在教人的時候,要好像若無其事一樣。事情要不知不覺地提出來,好像被人遺忘一樣。”切斯特菲爾德爵士告訴兒子:“要比別人聰明,但不要讓他知道。”蘇格拉底也一再告訴門徒:“我惟一知道的,就是我不知道什麼。”他們所說明的,就是無論你多麼聰明、多麼正確、多麼偉大,都要學會尊重別人。不尊重人,一則於己不利。因為如果別人的意見或行動是對的,可是你沒有聽取,那你就得不到正確的信息,也無法獲得正確的結果;二則傷害他人。因為不尊重他人的意見,無視他人的正確行動,也就傷害了他人的自尊心,造成人際關係的負麵影響。隻有真正尊重別人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就是這個道理。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從心理上講,人都有一種自我中心意識,希望別人對自己給予認同、肯定和讚賞,讓人感覺到你的重要性。人類本質裏最深遠的驅動力是——希望自身具有重要性,人類本質裏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為人處世的一個相當重要的法則是時時讓別人感到重要,感到被尊重。如果我們遵從這一法則,大概不會惹來麻煩,並且可以得到許多友誼和快樂。但如果我們破壞了這一法則,難免後患無窮。

每個人最反感的是有損人格。人格是精神世界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東西,也是人的魅力之所在。每個人對自己人格的保護,應勝過對生命的珍愛。一個沒有人格的人,就猶如一具僵屍,一堆垃圾,為人唾棄;一個人格不健全的人,就如一個身染傳染病的人,人們惟恐避之不及;一個人格健康的人,就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一個受人敬重的人;一個人格高尚的人,就是一個具有偉大靈魂的人,一個受人愛戴和充滿吸引力的人。他總是吸引著大家,感染著大家。即使他很普通、很平凡,也一樣受人愛戴。一個人的人格受損,就像一個人的眼睛被蜇、心髒被傷、生命遇險,必然激起人最深層的自我保護意識,激起人們最強烈的反感、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