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這裏,我想用這麼一句話來表達我對人與社會關係的看法,就是:社會是個大算盤,人人都是算盤珠,人人又都是打算盤的人。這個觀點告訴人們,人離不開社會,受製於社會,人又能改造社會,把社會作為舞台。在這個大舞台上,人人都大有作為。但個人的作用又總是有限的,隻有聯合起來作用於社會才會產生整體效應。隻有融人社會,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作用。我們每個人都要正確對待社會,正確對待環境,正確對待群眾,正確對待自己。每一粒算盤子都是有其自身作用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能自悲。而每一粒算盤子畢竟隻是一粒子,因而不能把個人的作用強調到不適當的位置,絕不是離開某一個人,社會就無法發展,地球就不轉了。
人際關係初探人際關係是人們在活動過程中直接的心理關係,它是人們社會交往的基礎,也是人們日常生活、社會活動所不可缺少的。人際關係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社會人群中因交往而構成的相互聯係的社會關係,屬於社會學的範疇。中文常指人與人交往關係的總稱,也被稱為“人際交往”,包括親屬關係、朋友關係、學友(同學)關係、師生關係、雇傭關係、戰友關係、同事及領導與被領導關係等。人是社會動物,每個個體均有其獨特之思想、背景、態度、個性、行為模式及價值觀,然而人際關係對每個人的情緒、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對組織氣氛、組織溝通、組織運作、組織效率及個人與組織之關係均有極大的影響。
從人際交往角度來看,人與人之間大致分為工作關係,供求關係,共利關係,共義關係,共心關係。在現實生活中要正確分析、把握這些關係。
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產活動不是孤立的個人的行動。人隻有結成一定的社會關係共同活動,才能改造自然,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正如馬克思曾指出的:“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因此,正是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構成了現實的社會。
社會關係紛繁複雜,種類各異,如有血緣關係、地緣關係、朋友關係、同事關係等等,單從人際交往的角度而言,人際社會關係大致包括如下五種:
一是工作關係。顧名思義,工作關係即在工作聯係中結成的人際關係,工作關係是人與人之間交往中的最基本的關係。
二是供求關係。人際交往是人的一種本能,是人的主客觀的需要。人與人在交往時,首當其衝的是尋求自己需要的對象,形成一種供求關係。俗話說,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那些有錢、有權、有勢的人之所以往往擁有眾多的交際對象,就是因為在與他們的交往中,可以得到許多好處。現實生活中,擁有人權、財權、物權的人難得空閑;擁有人權、財權、物權的部門門庭若市,正是因為這些人或部門與其他人之間形成了一種明顯的供求關係的緣故。這種供求關係體現了人們交往的客觀需要。另外,還有一種主觀需要的供求關係,如好學上進的人願與有學問的人交往;空虛無聊之人願與能給予精神刺激(包括健康的刺激和非健康的刺激)和安慰的人交往等等。
三是共利關係。共利關係是指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因共同利益而結成的關係。如各種經濟聯營體、各類協會等社會組織,正是共利關係的實例。
四是共義關係。共義關係是指因共同的主張和見解而結成的關係,如各種黨派。同一黨派、同一組織內部的人們往往擁有共同的主張和見解,從而形成共義關係。
五是共心關係。共心關係是指交往雙方誌趣相投,追求相同,相互理解,心心相印,肝膽相照,是為知己或知音。
如何看待這些人際關係呢?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過,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既然這些關係客觀地存在於我們的周圍,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那麼,就說明必定有它們存在的條件和必要。因此在生活中一是要正確分析和把握住交往中的各種關係;二是在交往中不要刻意追求某種關係。
每個人最渴望的是成功,最忌諱的是倒黴,最珍惜的是對自己的尊重,最反感的是有損人格,最感興趣的是自己的事。為人處世的一個重要法則,就是時時讓別人感到自己被尊重。
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人具有獨特的心理活動,具有獨立的思想。而作為社會的人,其心理又是極其複雜、很難揣摩的,不過從人的這些複雜的心理中還是可以揣摩出人的一些共同心理。
每個人最渴望的是成功。無論是什麼人,不管他的職業、身份、地位、誌向、能力如何,也不管他是善惡、好壞、美醜,都渴望成功。偉人渴望成功,能成就一番大事業,推動社會發展、曆史進步;普通人渴望成功,於社會能有所裨益,於自己可實現自身價值;即便一名罪犯,也希望通過自己的一次搶劫、偷盜、殺人等犯罪活動實現“成功”的目的。“人生重結果,種田看收成。”成功就是最好的人生結果。成功是人生的理想,理想又是一盞高懸的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成功是人生的目標,沒有一定的目標,智慧就會喪失,勇氣就會消失,毅力就會丟失;成功是人生至上的境界,這種境界有如一杯香醇的美酒,愈聞愈香,愈飲愈醉。成功能給成功者帶來物質上的利益和精神上的享受。古代成功者有“封妻蔭子”、“雞犬升天”的好處;古人成功的標誌往往是“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今人成功與否主要看人的價值實現沒有,個人潛能發揮如何。成功是人們所渴求的,失敗是人們所逃避的;成功者總是受到尊敬,失敗者大抵總是被人貶損。其實沒有失敗者就不會有成功者。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區別,往往隻在於麵對成功與失敗時所采取的態度及行動。“勝不驕,敗不餒”,往往能成為最後的成功者;遇到一點挫折就喪失信心,取得一次成功就狂妄自大,最終必定要麵對成為失敗者的命運。正確認識和對待成功對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