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記得,在見到“兒童之家”第一批兒童時,他們驚恐不安、膽怯,以致無法使他們說話;他們表情呆滯,眼神迷茫,似乎生活早無樂趣可言了。現實中,他們生活貧困,沒有被很好地照管,他們從小居住的小屋光線黑暗,一片破敗,他們心靈苦澀,缺乏關愛。他們營養不良,缺乏新鮮的空氣和陽光。他們注定是不能開花結果的嫩芽。

僅僅是換了一個環境,這些孩子就能夠如此煥發出光彩,這的確讓人驚歎不已。因為這些兒童擁有了新的心靈,這種發自內心的光輝將照亮整個世界。什麼是促使兒童心靈解放的辦法呢?就是掃清發展道路上的種種障礙。但是究竟什麼才是障礙,我們也說不清。什麼環境與什麼兒童相匹配,我們也研究了很久。現實中的許多環境與我們期盼的目標南轅北轍。

這些孩子的家庭條件都不好,他們幾乎是處於社會最底層。父母工作不穩定,還要每天外出打工,或者幹點零碎的活計,母親呢?大部分是文盲,也無法對這些孩子進行很好的教育。出於無奈,我們找了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婦女做我們的教師。可是她似乎還沒有準備好。說白了,這其實就是一個慈善機構性質的學校,人們沒有指望他們在這裏能學到點東西,隻是希望別再去樓道牆壁上亂抹亂畫就行了。這不是一個福利院,所以孩子們根本別想在這裏吃上免費的午餐,也沒有人想著給學生和老師買些辦公的桌椅,我們隻是拿一些家具湊合著用。

第一所兒童之家像一隻歸零的測量表,而並不是一所真正的學校。因為我們的資金極為有限,兒童和我們都沒有桌子,沒有一個辦公室,沒有基本的住宿條件。但與此同時,我擁有一些通常學校沒有的為心智有缺陷的兒童教育機構準備的特殊設備,這是不幸中的萬幸。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兒童之家”是那麼明亮和令人愉快,但第一所“兒童之家”的環境並不像現在這樣。給人印象最深的家具是一張供我們用的牢固的桌子,還有一隻用來儲藏所有教具的大櫃子。這隻櫃子的門很堅實,平時是上鎖的,由教師保管鑰匙。兒童用的桌子既結實又耐用,3個兒童共用一張桌子。桌子一張挨著一張排列,像一般的學校一樣。每個兒童除了擁有坐的長凳外,還擁有一把簡易的小扶手椅子。院子裏生長著栽種的植物,隻有一小片草坪和樹木。這就成為我們學校後來的特征之一。在這樣的環境裏,即使進行重要的實驗也沒有什麼誘惑力,但是,為了了解正常兒童與心智有缺陷的兒童在反應上的差異,我對進行係統的感官教育滿懷信心。我對了解年齡小的正常兒童和年齡較大的有心智缺陷的兒童之間的差異特別感興趣。

我沒有對這份工作有絲毫的輕視,我們都沒有受到什麼約束,也沒有特別要求完成的任務,總之每天都很開心。僅僅是教兒童使用一些感官材料,我就先培訓那位女我們。這樣,那位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做事情,也很有興趣。我一直在鼓勵她發揮自己的創造精神。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們的那位教師工作逐漸進入了狀態。她還親自為孩子們製作了一些教具,其中有一個精致的十字架讓我記憶猶新。他把這些紙質材料的東西製作成精美的小飾品,送給那些表現優異的孩子們。一些孩子佩戴上這些飾品之後,興致勃勃。她還很巧妙地教給這些孩子們如何敬禮,雖然這些家夥們還都不到5歲,但他們都喜歡這些動作。這些變化是十分可喜的,孩子們也整天歡聲笑語。於是,我也開始默默無聞地做本職工作了,我那段時間做得很多事情,許多人至今還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