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青燈斬情空門頓悟(1 / 3)

那一段時間,梅蘭芳是頗為傷心的。從種種跡象中可以看出,梅蘭芳是愛著孟小冬的,可是他卻無法給孟小冬想要的生活。

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梅就考慮到了,他跟孟小冬結合之後,麵臨著很多問題,且是自己未必能夠解決的問題。但是“梅黨”們三言兩語就解決了他的顧慮,而那解決方法並不高明,隻是告訴他,逃避就可以了。由此可見,梅蘭芳極易被人影響。而且,他跟孟小冬真正結合之後,很多事情梅蘭芳也處理得不好。就比如在孟小冬和福芝芳的關係上,梅蘭芳應該充當的是一個中間角色,他是關鍵。但他卻沒有起到關鍵的作用,不僅沒有讓兩個人彼此認可,甚至還造成了兩個人之間的嫌隙。

所有種種都預示著,在生活問題上梅蘭芳並不高明,這才是導致他跟孟小冬最終分手的原因,而這也是孟小冬悲劇的根源。

梅蘭芳是企圖挽留孟小冬的,但是沒有成功。梅蘭芳也曾去孟家找過孟小冬,希望她能給自己一個機會,但是孟小冬並沒有見他。就這樣,兩個人的感情徹底宣告失敗,他們的緣分盡了。

分手是孟小冬提出的,但她並不快樂,可以說很傷心。在跟梅蘭芳結合的這幾年中,她付出的太多了。結婚時正是她當紅的年紀,也正是她人生最好的年紀,如今年華已經不再,但身心卻傷痕累累了。

不過,即使再不高興,生活還是要繼續的。未來不會因為悲傷而不到來,過去也不會因為悲傷而改變。不管遭遇了什麼,生活總是要麵對的。

孟小冬病倒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孟小冬總算從悲痛中恢複了過來。不過那恢複是身體上的,精神上她依然處在傷痛當中。那一段時間,孟小冬對曾經迷戀的舞台生活表現出了從未有過的厭倦。她推掉了很多的演出。

在家待了一段時間之後,孟小冬決定換個環境,讓自己的心情放鬆下來。最後,她選擇了天津的詹家,又一次開始了吃齋念佛的生活。

前文曾經說過,《天津商報》的記者沙大風極為欣賞孟小冬,正是他第一次稱孟小冬為“冬皇”,並公開在報紙上對孟小冬喊出了“吾皇萬歲”的話來。當他得知孟小冬因為婚姻遭受挫折,自暴自棄連演出都不接之後,非常痛惜。於是通過各種渠道找到了小冬。

沙大風給孟小冬建議,說她跟梅蘭芳的結合是眾人皆知的事情,如今分手了,也必須通過法律,正式提出離婚,如果這麼不明不白的,隻會給人留下話柄,讓人們無端猜測,反而對自己不利。

那時的孟小冬,正處在淩亂當中,她聽了沙大風的話,覺得有道理,自己和梅蘭芳的婚姻確實應該有一個正式的了結,算是給戲迷,也給自己一個交代。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她又不太想將這件事鬧得太大。

最後,沙大風又給了孟小冬一個建議,他說上海有一個比較有名的律師,叫做鄭毓秀,非常厲害,不如去找她,她是專業人士,自然能夠給出一個可行的方案來。這一次,孟小冬聽從了沙大風。1931年夏末的時候,孟小冬南下上海,找到了鄭毓秀,並根據對方的意見,聘請其為法律顧問,正式向梅蘭芳要說法。

在上海期間,孟小冬找到了她的好姐妹姚玉蘭。此時,姚玉蘭已經嫁給了杜月笙,成了杜月笙的第四房姨太太。好姐妹多年未見,自然是非常高興的,同樣覺得高興的還有姚玉蘭的丈夫杜月笙。

杜月笙是因為聽過孟小冬唱戲而開始關注她的,並且逐漸喜歡上了這個極有個性的女子。他早年去北京的時候,還曾拜會過孟小冬一次,而且聽說孟小冬嫁給了梅蘭芳,心中還有過一絲失落。

杜月笙是一個常年在江湖的人,極為敏銳,他雖然不知道孟小冬為什麼來上海,為什麼找到了姚玉蘭,但他明白孟小冬此次不請自來,一定是有什麼事的。

孟小冬與姚玉蘭多年前就已經結為金蘭,自然是無話不談的,她將自己的境況以及來上海的目的告訴了好姐妹。姚玉蘭聽了孟小冬的遭遇之後,便出主意說:“打官司雖然正式,但很麻煩。如果你不介意的話,就讓月笙出麵幫你解決一下,不用再請什麼律師了。”孟小冬本來就是敘敘舊情,並沒有找他們幫忙的意思,因此聽了之後,感覺不好意思,便說:“這點小事怎麼好麻煩杜先生。”姚玉蘭回答:“沒事,本來也不難解決,而且以我們的關係,讓他幫你也是正常的。”

最後,孟小冬選擇了讓杜月笙幫忙,杜月笙自然是願意的,而且他解決起來也確實迅速。杜月笙給遠在北京的梅蘭芳打了一通電話,電話裏告訴了梅蘭芳孟小冬要請律師的事情,並且跟梅蘭芳說,你們都是有頭有臉的人,鬧出去對誰都不好。而且這件事上你確實也有理虧的地方,沒盡到一個丈夫該盡的責任。我看不如這樣,我當個和事佬,給你們做個中人。然後你拿出一筆錢來,給孟老板,算是對她的補償,之後井水不犯河水。至於鄭大律師那邊,我會去打招呼,相信他會給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