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這個患者很是痛苦,當她找到我時,把我當成了最後一根稻草,似乎是把希望全都寄托在我這裏了。
我照例是先看舌象,這是我的基本功,結果一看舌頭,我就覺得其他的都不用問了,甚至當時我都不想診脈了(這是私底下說說的,當然,這樣不好),我很奇怪,為什麼這個病會治療了七年之久呢?難道大家對溫病理論如此不了解嗎?
我為什麼奇怪呢?因為這個患者的舌頭上,舌苔厚膩滿布,微微發黃,這是什麼舌象啊,這是體內嚴重濕熱的反映,是濕和熱結合在了一起,像這種情況,越用清熱解毒的藥物,病情就會越嚴重。濕氣重就要瀉去水濕,濕去熱就沒有了依托,這個人就會自己恢複過來了。
她的舌頭我還用相機給拍了下來,作為治療的依據,以後有機會出版舌診的書籍時會刊發出來給大家看。
於是我很快就開了方子,用了藿香、佩蘭等藥,來化去濕氣,同時還用了蒼術、薏苡仁、厚樸等藥,其實是很小一個方子,我隻開了三服,告訴她,如果三服見效了,就告訴我。
結果,三服以後,她來了電話,說她感覺自己的精神狀態好多了,頭腦也清醒了。
我聽了以後,就知道她的濕氣開始化去了,於是就又給開方子,治療了一段時期。這個患者開始治療時,還沒到夏天,看到她平時的狀態很好了,我就停止了治療,但是我不知道夏天來了以後,她還會不會出現低燒。
後來,我就把這個患者給忘記了。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看著這封郵件,我才回憶起了這個患者,在郵件裏,她告訴我,2008年的夏天已經安全地度過了,沒有再次發燒,她再三感謝,感謝我解除了她長達七年的病痛。
其實,這種清利濕熱的方法,就是典型的溫病中的治療方法,在臨床中非常有效。古人在臨床中總結出來了溫病理論,吳鞠通等溫病大家對此理論又做了發展,我們是一定要掌握的,否則就會有患者求醫七年,痛苦七年,我們做醫生的情何以堪?
三仁湯的故事
再給各位講個我自己的故事,是關於吳鞠通的三仁湯的故事。
我學中醫,有個特點,就是喜歡自己嚐試,我給患者開的方劑,很多都是自己嚐試過的,所以下手有準,對藥物的反應心中比較有數。記得剛開始學中醫時,有一年夏天,桑拿天,悶熱得不得了,當時感冒流行,我也被傳染了,就覺得自己口渴,想喝水,可是喝進去肚子又脹,同時發燒,怕風,出汗,難受勁兒就甭提了。
於是我就自己琢磨,給自己開方子,心想怕風,出汗,再一看舌頭,全都是淡白色的,這是受了寒了啊,有汗出,這是太陽中風證啊,應該用桂枝湯啊。於是就去藥店,買了桂枝湯,自己熬了,滿心以為對症,就等著痊愈了。但是沒得意多久,就發現病根本沒有好的跡象,心裏很困惑,難道桂枝湯真的不好用?躊躇間,再次對著鏡子看自己的舌頭,猛然發現,我的舌苔是薄薄的一層,鋪滿了整個舌體,幾乎看不到舌質了,所以我才會誤認為舌質的顏色淡白,其實是被舌苔鋪滿了,這才恍然大悟,這是濕氣重的緣故啊,並不是寒氣侵襲。
於是,立刻就開了吳鞠通老師的三仁湯,方子很簡單,就是:杏仁15克、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葉6克、厚樸6克、薏苡仁18克、法半夏6克,原方有滑石,因為會致癌,我給去掉了。這個方子裏沒有任何殺滅感冒病毒的藥物,就是化濕氣,行氣機,結果服藥後我算是知道三仁湯的反應了,可能大家都沒有體驗過,我隻覺得胸口開始發熱,然後前胸後背出了很多黏汗,然後體溫開始下降,燒就退了,效果是一劑知,兩劑已,第二天,這個感冒就好了。
就在那幾天,我開始用這個方子給別人治療,結果也是應手而愈。後來,三仁湯成了我最擅長的方劑之一,每次遇到這種濕重的患者,都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關於中藥是怎麼治病的,我們從三仁湯這裏可以看個詳細,我們中藥並不是直接去殺滅感冒病毒的(至少作用不明顯),我們隻是用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等把你體內的濕氣去掉,這樣,你的身體就開始正常運轉了,防禦係統也開始工作了,最後你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把病毒殺滅的,這是我們中醫的一個重要的治病原則啊。
溫病理論,是中醫不斷發展的標誌。這個理論的出現,不知道使多少人的生命得以拯救,對此我深有感觸,所以,有人如果想要了解中醫,一定要全麵掌握,既要知道傷寒學派,也要知道溫病學派,兩者都是救人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