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狄更斯——熱愛參觀太平間
誠然,查爾斯·狄更斯寫了很多人們耳熟能詳的小說,比如《雙城記》《霧都孤兒》,但他是個不折不扣的怪胎。不管在哪睡覺,他的床一定要朝北。他認為床墊的朝向可以激發他的創造力。他還是梅茲梅爾氏催眠術(一種維多利亞時代流行的催眠術)的推崇者,經常用親朋好友練手。但所有這些小癖好和他的戀屍癖比起來可謂小巫見大巫。
當沒在進行關於饑餓難耐的孤兒和脾氣暴躁的守財奴的創作時,他喜歡去巴黎的太平間。在19世紀,巴黎人去太平間就像愛去電影院一樣風行一時。無所事事的巴黎人,帶著對恐怖事物的愛好,時不時跑去太平間一睹各種死法的屍體,被謀殺的,自殺的,還有從塞納河裏撈起來的。巴黎的太平間一度成為“旅遊景點”。狄更斯對死人的癡迷不僅僅是源於近乎病態的好奇心。正如這位偉大的作家所說,“隻要我在巴黎,就感到有一股看不見的力量引著我去太平間。我從來沒有想過去那裏,但總是情不自禁地被吸引過去。”
狄更斯的戀屍癖嚴重到在聖誕和新年的時候,他甚至會色眯眯地看著那些或被槍殺,或被用刀刺死,或已經腫脹的屍體。他不在法國的時候,有時就會跟隨泰晤士河警察尋找屍體或和滑鐵盧大橋的收費員聊關於企圖自殺的話題。
布萊姆·斯托克——瘋狂的陰謀論者
布萊姆·斯托克因創作《吸血鬼德古拉》一舉成名,但這位愛爾蘭作家也寫了一些無關血、蝙蝠和不死之身的小說。實際上,他還著有一些非虛構的題材,比如出版於1910年的《Famous Impostors》。除了最後一章有些偏離其宗旨走向瘋狂外,這本書向人民揭露了行騙老手及其騙人伎倆。
在最後一章《比斯利男孩》裏,那位我們在英國曆史課本上認識的伊麗莎白女王是一個男人假扮的。據斯托克所寫,真正的女王10歲去鄉下度假時染病死去,而國王亨利八世將要造訪的消息嚇壞了她的家庭教師。為了保住自己的項上人頭,她來到附近的比斯利小鎮,以期找到一個頂替者。
由於找不到貌似公主的女孩,她弄來一個男孩,給他穿上伊麗莎白的衣服好好裝扮了一番。國王在跟這個所謂的女兒見了一麵後很快離開了,沒有注意到任何異樣。從那以後,比利斯男孩便假作伊麗莎白,整個英格蘭的民眾都被這個濃妝重抹的頂替者給騙了。
當然,斯托克沒有任何真憑實據。他的結論來源於一些可信度不高的傳言。比如,伊麗莎白女王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並始終守口如瓶。斯托克的另一個證據則是伊麗莎白女王對假發的喜愛,因為男子更易於禿頂,而假發很好地掩蓋了這一缺陷。除此之外,她終生未婚,除了她的私人醫生外拒絕任何人給她看病。
還有一點,在斯托克看來女人都是蠢笨的,然而伊麗莎白非常聰明,這也有力地證明了她是男子的結論。
菲利普·K.迪克——認為自己被外星人附身
讀過菲利普·K.迪克的人都知道他的思維異於常人。他就是《盲區行者》的作者。就算你沒有看過迪克的小說,你可能也看過一兩個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電影。除了上麵提到的《盲區行者》,《銀翼殺手》《全麵回憶》《少數派報告》等也是受迪克的小說啟發而拍攝的。而迪克的創作靈感來自其不可思議的想象力。
1974年2月20日,迪克的智齒剛動了手術,還在恢複階段,眼巴巴地等著止痛藥趕緊送來。當快遞員終於來到時,迪克注意到她戴了一條魚造型的項鏈。之後一切就變得詭異起來。
項鏈上的吊墜突然朝迪克釋放出一束粉色的激光,外星人就鑽進了迪克的意識裏,並用一種古老的類似希臘語的語言向我們的科幻小說家講述了上古智慧。迪克把這一外來生命描繪成女性,並在她的幫助下,生活和工作都走上了正軌,飲食規律健康,譴責編輯們拖拖拉拉的作風。他的創作靈感已一發不可收拾,創作了VALIS三部曲,甚至寫了一本長達8000頁的日誌《The Exeg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