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 搜索第十大行星(2 / 2)

由哈雷彗星軌道的變遷來推測第10顆行星,還沒有得到天文觀測的證實。有人解釋,哈雷彗星的軌道變遷,除了行星的引力影響,還有一種非引力的作用。彗星受到太陽的“加熱”而揮發出塵埃和氣體,同時得到一種反衝力,因而使軌道發生改變。據估計,哈雷彗星每1秒鍾揮發的物質要以噸計算,由此產生的反衝力足夠造成軌道的變遷。

到現在為止,雖然沒有發現第10顆行星,但不能說它是不存在的。這顆假想中的行星由於遠離太陽,一定極其暗弱;況且推算的位置也難免有相當大的誤差,所以要在數以萬計的星象照片上找出1顆“貌不出眾”的光點是十分困難的。

1977年10月,美國一位天文學家在照片上發現1顆暗弱的新天體,拖著短小的光尾巴。據推算,這個星體的直徑大約為幾百千米,比九大行星中水星小,比一般的小行星大。後來發現,早在1895年這個星體就在天文照片上“留影”過,隻是當時沒有引起天文學家的注意。從新舊照片的比較中,人們算出了這個星體的運動軌道:繞太陽1周需50年,與太陽的最近距離約為13億千米,剛好跨進土星的軌道;與太陽最遠距離約28億千米,已經接近天王星的“版圖”。

現在看來,這個星體並不是第10顆大行星。那它究竟是什麼“身份”呢?有人猜測,它本來是小行星的一員,在火星和木星這兩顆大行星之間,同數以千計的小行星一起繞太陽運轉。後來在一次碰撞事故中被拋出10億多千米之外,才成了身份不明的天體。也有人認為這是1顆彗星,由於離太陽過遠,從太陽接收到的光和熱太少,不足以使表層的冰雪氣化而形成彗星所特有的彗發和彗尾。

1978年7月發現了冥王星的衛星。從觀測資料可以計算出冥王星本身的質量。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冥王星的質量隻是攝動方法估計的百分之幾,對天王星和海王星軌道

的影響,比設想的小得多。這樣,第10顆行星的存在就越加肯定了。不過,也有人從完全相反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天王星和海王星軌道對理論值的所謂偏離,可能是由觀測誤差引起的。因此,冥王星的發現純屬偶然,而第10顆行星之說爐失去存在的前提。

講到這裏,讀者一定會問,太陽係第10顆行星究竟是否存在呢?我們隻能說,現在來下斷語,為時過早。第10顆行星還有待人們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