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遲遲,卉木萋萋。
雖較往年有些遲滯,但時節自有天定,盛衰總有命數,千呼萬喚中,章武元年的春天終於還是如約而至了。
時值漢章武元年三月,為曹丕“誅弑“之大漢孝湣皇帝劉協之百日喪期業已結束。
漢中王劉備攜群臣在最後一次大祭之後,正式宣告全國除喪。
春風送暖,萬物芳華,幾場淅淅瀝瀝的春雨下來,成都平原已然泥融燕飛,沙暖鴛睡。
也不知從何時開始,各地郡守紛紛報告祥瑞現象,譬如巴郡有朱雀現世,又譬如郫縣方向出現高達數丈之黃氣,有景風祥雲,從旋即下來應和雲雲。
又有窮經皓首的蜀地學者聯名上書朝廷,曰:《河圖》、《洛書》、《五經》中記載有“天度帝道備稱皇,以統握契,百成不敗”、“九侯七傑爭命民炊骸,道路籍籍履人頭,誰使主者玄且來”、“帝三建九會備”等章句。
由是,益州大地裏裏外外皆傳聞,此地當有聖主至焉。
舉國內外,但凡有些見識之人都明悟,漢中王這是在為繼承大位造勢了。
這也難怪,漢中王向來以漢室後裔自居,眼下漢帝劉協為曹丕所“誅”,漢室為曹魏所篡,於情於理,他都應該站出來統領漢室忠臣,掃討凶逆,中興朝綱。
外界輿情紛雜,而身為當事者的劉備卻隻匆匆一瞥,不置可否。
就在學者聯名上書半個月後,原議郎陽泉侯劉豹、青衣侯向舉、偏將軍張裔、黃權、大司馬屬殷純、益州別駕從事趙絋、治中從事楊洪、從事祭酒何宗、議曹從事杜瓊、勸學從事張爽、尹默、譙周等聯袂上奏道:
“臣聞《河圖》、《洛書》,五經讖、緯,經孔子闡釋甚驗而流傳後世。臣聞聖明的君王若在天時之前行事,天命也不會違逆他的意願,若在天時之後行事,則是順承天命與神靈相洽。願大王應天順民,速即大位,以寧海內。”
如這說此前各地進報祥瑞、學者上書算是隱約的提醒,那麼這封聯名的奏章便算是朝臣正兒八經上上書勸進了!
哪知劉備卻怒斥上書者要陷他為無父無君之輩,並下令此事就此作罷,不可再提。
再半個月後,太傅許靖、安漢將軍糜竺、軍師將軍諸葛亮、太常賴恭、光祿勳黃柱、少府王謀等聯名上奏:
“曹丕篡弑,湮滅漢室,竊據神器,劫迫忠良,酷烈無道。人鬼忿毒,鹹思劉氏。今上無天子,海內惶惶,靡所式仰。群下前後上書者八百餘人,鹹稱述符瑞,圖、讖明征。間黃龍見武陽赤水,九日乃去。《孝經援神契》曰:‘德至淵泉則黃龍見’。龍者,君之象也。《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大王當龍升,登帝位也。又前關羽圍樊、襄陽,襄陽男子張嘉、王休獻玉璽,璽潛漢水,伏於淵泉,暉景燭耀,靈光徹天——
夫漢者,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國號也,大王襲先帝軌跡,亦興於漢中。今天子玉璽神光先見,璽出襄陽,漢水之末,明大王承其下流,授與大王以天子之位,瑞命符應,非人力所致。昔周有烏魚之瑞,鹹曰休哉。二祖受命,《圖》、《書》先著,以為征驗。今上天吉祥,群儒英俊,並起《河》、《洛》、孔子讖、記鹹悉具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