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諸葛亮亦笑道:
“正要稟報主公知道,數月之前,伯約向臣舉薦馬鈞,其人發明綾織機,使得蜀錦織造效率倍增,而今蜀錦產量更是大增。此番伯約促成用絲綢換馬,於朝廷而言,當真是惠而不費之極啊!”
他說到這兒,忽想起一事,沉吟片刻,問道:
“方才伯約可是說,馬匹絲綢交割之處可是位於武都榷場嗎?”
“正是!”
諸葛緩緩頷首,轉向劉備道:
“方才說起安撫益州世家一事,臣此番卻是有了主意……羌人氐人人數不少,但產出不多,對漢地寶貨需求極大。主公何不下詔允許益州世家參與武都榷場商事?如此一來,好處至少有二:其一,世家大戶能從中獲利一二,當能補償其佃戶奴仆流失之損失;其二,武都榷場越發興旺,朝廷可以抽取商稅,補充國用。”
劉備頷首道:“此誠老成謀國之言,就照此辦理!”
諸葛亮躬身應下,又笑道:“那麼請伯約再講一講,這第二樁事情?”
薑維點了點頭,抱拳道:“這第二樁大事,便是西海諸部盟主治無戴同意接受主公冊封,日後甘受主公驅馳!”
劉備登時愣住。
西海同意賣馬已經足夠他喜出望外,而治無戴主動歸降更是大出他的意料之外。畢竟朝廷的勢力僅限益州,根本夠不到西海草原那麼遠的地方。
等到薑維粗粗將事情來龍去脈說了一遍,諸葛亮已經麵帶笑意,抱拳恭賀:
“伯約平羌之行,使得氐戎紛紛來降,他日北伐,亦得一強援。此足見大漢天威猶在,主公天命在身,臣恭喜主公,賀喜主公!”
還不等劉備反應過來,薑維亦跪倒在地,正色道:
“臣正要請主公早日克成大統,即位為帝,待天下有變,即率領臣等北定中原,興複漢室!”
劉備瞧了諸葛亮一眼,笑道:“你二人果真英雄所見略同。”
他有心考教,便問道:“依伯約之見,何時北伐為佳?”
薑維斬釘截鐵道:“曹魏重集權,二十萬中軍盡屯於洛陽、許昌一帶。中軍向西,十日可抵關隴;向南,半月可至江淮、荊襄。故而,我軍若要北伐,必先利用孫權限製住曹魏中軍主力,唯有如此,才能趁虛而入,一舉吞並雍涼,如此才是北伐良機!”
劉備聞言又是一驚,他滿以為薑維的回答會和諸葛亮差不多,無非就是東和孫權,趁機北伐,不料薑維竟然說出利用孫權牽製曹丕之語,一時隻覺得十分新鮮。
即便是諸葛亮亦露出敢興趣的神色,但見他沉吟片刻,撚須道:
“其實,伯約所言,吾在隆中對策中早有言及。在吾原本之計劃中,倘若荊州未失,關將軍可徑直發兵攻取洛、宛。此間乃曹魏心腹之地,彼必將指使大軍抵擋,如此關中必定空虛,主公則可親統大軍,橫跨秦嶺,襲取關隴西涼,當如探囊取物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