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鬆下重才求發展(6)(1 / 3)

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吸取了種種經驗教訓,作出了自己對獎賞的回答。鬆下本人是鬆下電器的創始人,功勞自然是巨大的,才幹也不凡。但是,在他年事尚不算高的時候,便急流勇退,讓給有才幹、有精力的年輕人,而不是躺在功勞簿上。他的這種舉動,無疑對那些同樣對鬆下電器有功的人員也是一種促動。這樣,就可以讓那些很有功勞卻欠缺才幹或精力的人能及早離開崗位,讓那些卓有才幹、精力充沛的人走上高位。這是企業發展的生命力所在。

鬆下說:對於有功者在公司的任職,要非常注意不可。一般來說,對有功者應給以“俸祿”,在公司也就是要給予獎金。對有功者以高職回報的做法是錯誤的,高職應與高能力配合。如果不是這樣,結果是顯而易見的。任何一個經營者都不能囿於成見和習慣勢力的壓迫,而委高職於才能平平的功臣。盡管這樣作比較困難,但為了公司的前途,非如此不可。

鬆下信服的日本政治家西鄉隆盛的一句格言,也應該成為任何一個經營者的警言:

“對國家有功者應給以俸祿,但不能因為有功勞而給予職位。該給予職位者,必定是具有與職位相匹配的能力與見識者。若將職位給予有功勞而無識見者,國家必致衰敗。”

大家都知道,日本民族是東方文化的代表之一,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在他們的身上體現得比較明顯。就企業經營管理來說,日本與西方式經營管理代表的美國,有著顯著的差異。其中之一,就是用人問題上的差異。

在美國,沒有傳統文化的束縛,年齡、資曆等因素在他們的社會生活中並不那麼重要。日本則不同,無論社會生活的哪個領域,年齡、資曆都是極其受到重視的。與中國的“論資排輩”相仿,日本有“年功序列製”,服務年限,舊有的貢獻,都是加薪、提職的重要條件。即便是開明的鬆下幸之助,對此也不能完全隨心所欲,他也有極多無可奈何的時候。

不過,鬆下還是明智地看到了年輕人的力量,主張“實力勝於資力”、“讓年輕人任高職”。

鬆下之所以提出這樣的主張,有其生理的、社會的理論依據。鬆下認為,一個人,三十歲是體力的頂峰時期,智力則在四十歲時最高。過了這個階段,智力、體力就會下降,慢慢地走下坡路。盡管也有例外,但大體情況如此。因此,職位、責任,都應與此相適應,這才是合乎規律的。

閱曆、經驗,當然是年長者多一些,但這並不等於“實力”。鬆下提出的“實力”概念,是很有意味的。他認為,有實力,不僅要能知,而且更要能行,知行合一,才是實力的象征。老年人也許能知,但往往力不從心,未必能行。相比較來說,還是三、四十歲的人更具實力。有實力的人,當然應該委以重任。

不過,一個大公司由於有各種各樣的職位,其中有一些還是頗適合老年人的。但麵對困難時的攻堅、衝刺,就非年輕人不可了。鬆下認為,國家遇到困難,公司遇到困境時,要靠年輕人的力量才能突破難關。其原因,正是因年輕人具備實力。

愛情猶如洞庭湖裏的水波,你要不控製,它會淹沒你跟你的一切,你的誌向、事業、精力甚至生命。

——周立波

同樣,創新也是離不開年輕人的,這是與人在各年齡段的生活觀念相聯係的。人的眼光也有年齡的區別:青年人向前看,中年人四周看,老年人回頭看。因此,老年人易於保守,給他們創新的任務顯然是不合適的,這項使命應該放在年輕人的肩上。

但是,根深蒂固的東方文化傳統,並不輕易容許年輕人脫穎而出。鬆下深知此點,因此,他有一個緩衝的辦法,那就是經常聽取年輕人的意見。鬆下在決定一件事的時候,往往要吸取年輕人的意見,親自向他們問詢。如果年輕人直接把自己的意見出來,即使正確並富有建設性,也會因為人微言輕而不被采納;但如果公司首領征求他們的意見,用經營者自己的口說出來,分量就大不一樣,這就是巧妙的領導藝術了。鬆下很看重和欣賞這種技巧,他認為年長的企業領導,應該吸取年輕人的智慧,巧妙地推進工作。

鬆下對數千年形成的東方民族“重年資”傳統的弊端看得很清楚。在一次會議上,他諄諄告誡手下的部屬們:“現在的年輕幹部,過十年二十年就會老了,那時候不管你的地位是社長還是會長,論實力都比不上四十來歲有才能的人,假如由他們來代替你們的職位,就更能促使公司的發展。但日本的情勢、人心向背,各種因素錯綜複雜,這一設想未必能順利進行。但是,千萬要記住,如果可以代替的話,對公司的發展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