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入部分
1. 理念
在學習中,也許您的孩子也有過類似的經曆:
作業本發下來了,他發現自己做錯了幾道題,改正之後馬上交給老師,之後就再也不去管它們了;考試試卷發下來了,他按照老師的要求把做錯的題目重新做了一遍,認為這就萬事大吉了;……
可是,這樣做並沒有讓他在之後的學習中獲得多大的益處,錯過一次的題目,總是一錯再錯,等他發現原來已經錯過一次時才懊悔不已,歎息自己沒有吸取教訓。他也許會抱怨,我明明已經改正了錯誤,為什麼還會這樣呢?
錯題意味著孩子在學習上的錯誤、在知識掌握上的漏洞。對待錯題,絕不僅僅是將其“改正”那麼簡單。這就需要孩子養成一種新的好習慣:在錯誤中反思自己。
我們發現,那些善於在錯誤中反思自己的孩子,常常能對自己做錯的題進行深入分析,及時總結,並且能在需要的時候對它們集中複習,大大減少錯誤再次出現的幾率。從長遠來看,這樣做對堵住知識掌握上的漏洞非常有效,而並不僅僅是解決了幾道題。
2. 描述
(1)對待錯誤的態度決定錯誤的作用
對待錯題的態度,決定了錯題發揮的作用會有多大。前捷克斯洛伐克著名分析化學家,“極譜學”創始人, 195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海洛夫斯基,小時候對待錯題的態度,就很讓人欽佩:
有一天,海洛夫斯基從學校回來的時候,愁眉苦臉的,吃晚飯時也心不在焉。媽媽發現他不開心,就問怎麼了。這時候他才抬起頭來看著大家,說:“沒什麼,隻是老師布置的一道題我做錯了,現在還沒找出錯在哪兒。”飯後一家人出去散步。回到家,海洛夫斯基又開始思考那道錯題。這時候,姐姐弟弟們正在玩遊戲。過了一會兒,弟弟來敲門,邀請他一起玩兒,他說要先把那道題做出來。又過了一會兒,姐姐也過來邀請他一起玩兒,他仍在演算題目。姐姐熱心地說:“你的數學和物理一向很好啊。要不我幫你把它做出來,這樣你就可以和我們一起玩兒了。”他說:“不,姐姐,我要自己把它做出來。我想我已經找到一處錯的地方了,一會兒就能做完,我不太熟悉這種方法,有些地方可能弄錯了。不過,我能行,還是我自己來吧。”果然,很快他就把題目做了出來,然後快樂地和姐姐弟弟們一起玩遊戲去了。
其實不僅僅是對待錯題,對待生活中的任何錯誤都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我們不把錯誤當回事,任由它自行發展,錯誤也就不會善罷甘休,總有一天會再找上門來。隻有認真對待,及時消滅它,才能盡可能減少錯誤的打擾。
(2)人不可能不犯錯誤,但聰明的人絕不犯兩次相同的錯誤在學習上要做到這一點,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對所犯下的每一個錯誤都進行反思,找出錯誤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
真正學習有效率的人,都有整理錯題的經曆,一位北大學子談到自己的學習時說:
在學習中不可能不犯錯誤,可是我給自己下了個死命令,一定不許犯同樣的錯誤。要做到這點,就要在每次犯錯誤之後對犯下的錯誤進行分析總結,並且把分析的心得體會好好地記在我專門準備的改錯筆記上。比如做錯了的題目,在改錯筆記本上都能找到。
我將自己平時練習和考試中的錯誤都記下來,認真分析造成錯誤的原因,自己為什麼會錯,記下自己的心得體會,想想以後還會不會犯類似的錯誤。在這個分析過程中,我還會變換條件來思考:在變成這樣的條件下,我可能會犯怎樣的錯誤?
除此之外,對於這本改錯筆記我還會經常拿出來看一看,回顧回顧,以做到常提醒。這樣堅持下來,就能發現自己哪方麵還存在缺陷,需要補補火,還能發現自己的一些習慣性錯誤。比如我在計算的時候就經常將 16×5得到 90,而把 15×6得到 80,經過幾次記錄之後,引起了注意,後來再遇到這兩組計算,我都特意多檢查幾遍,以後就再也沒犯過這個錯誤了。找到病源所在,對症下藥,將錯誤防患於未然,高考時一些明顯的錯誤就能避免了。
人都是有忘性的。除非是遭受了巨大的創傷而終身難忘,一般人對日常生活中犯下的錯誤會“記不得”,這種情形用一句最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好了傷疤忘了痛”。孩子在學習中,對待錯題就像是對待其他事情一樣會常常遺忘。隻有及時整理這些錯誤,吸取教訓,才可能使愈合了的傷疤起到警示作用。
(3)學習是不斷改進的過程,要把每一個教訓都變成真正的經驗許多專家都強調“反思錯誤”的習慣,因為學習就是不斷改進的過程。在孩子求知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很多錯誤,如果形成了“整理錯題”的習慣,那麼以往的錯誤就會變成經驗,這些經驗會為他們下一步改進提供可貴的學習資源。
某年山東省高考理科狀元陳恕勝認為錯題本必不可少。他說:
每次小測驗結束之後,我都要把全部錯題搬到錯題本上。也許有人會說,這樣太浪費時間了,但它卻可以幫助自己找出錯在哪裏,為什麼出錯,怎樣才能避免出錯。
高三下學期,他又把錯題本和課堂筆記結合起來:
當一道化學題做錯了,我會毫不留情地把它剪下來,貼在我的錯題本上,然後從題解到標準答案,每一步都寫得工工整整、清清楚楚。有時錯題是同一類型的,我就做幾個標記,把這幾道題所在位置標注出來,以方便我以後翻閱。
整理一道錯題,是一項非常艱苦的工作,不僅是一次心理上的鬥爭與完善,而且工作量也會很大,需要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有時知識點一環扣一環,層層擴展開去,寫到最後還不能收手,於是接著寫自己做這道題時的心理狀態,寫自己的打算。整理一道錯題,我所用的時間最多的一次花了兩節自習課。
運用反思錯誤的方式,能使每一個教訓都變成真正的經驗,使學習上的每一步都是前進的一步,而不是原地踏步或迂回前進。
二、 21天訓練方案
1. 訓練要點
(1)反思錯誤也要有選擇
我們發現,有些孩子確實也有反思錯誤的習慣,可是成效不大。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個很大的可能是他們在反思錯誤時不加選擇。
我們讓孩子在錯誤中反思自己,並不是說要他隻是例行公事地把所有做錯的題目看一遍、重抄一遍,這不可能達到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的目的。
因此,我們要告知孩子首先需要對錯誤進行選擇。那麼,哪些錯誤是需要反思的呢?
學習上需要反思的錯誤資源,主要集中在考試測驗和作業練習中。通常而言,平時作業中因為確定不會而做錯的題目和在考試中出現的所有錯誤,最好都進行反思。
對於那些“有把握不會重犯的錯誤”,可以不用記下來。主要關注的是確實存在盲點的錯題和有“門道”的錯題。否則,如果隻是為了完成“反思錯誤”的任務而把所有的錯題重抄一遍,隻會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可謂得不償失。
(2)當日錯當日反思
有的孩子可能會想,等到期中或者期末的時候,集中反思錯誤不是更節省時間嗎?其實不然。
反思錯誤需要當日錯當日反思,為什麼呢?
一是避免遺忘。我們知道,人的忘性是很大的,如果孩子不及時對當天的錯誤進行反思,很可能過了一段時間就忘記了。到了期中或期末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沒有什麼錯誤,根本就不需要反思了。
二是及時總結和消化的需要。當日錯當日反思,對於孩子及時總結教訓,搞懂沒有弄清楚的知識點,消化沒理解透的東西是很有好處的。試想,即使到期中或期末的時候他沒忘記這些錯誤,而當那些錯題一股腦兒地堆在麵前時,他又如何消化得了呢?
因此,反思錯誤也要有“今日事今日畢”的態度。
(3)認真分析是關鍵
很多孩子在錯誤中反思自己時,並不是找錯在哪裏,是什麼原因錯的,隻是把錯題從頭到尾再做一遍,蒙對了完事,這樣反思實效不大。如果不對錯誤進行認真分析,很難吸取教訓。
由於馬虎,經常出錯,但對錯誤又不認真分析,很難吸取教訓。 1986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狀元李紅軍就說過,最好把錯誤進行歸類。大致分為兩類:知識遺忘類和理解錯誤類。對前一種類型要側重於多翻、多記,對後一種類型,側重於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