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後記(1 / 1)

編寫完這本書時,我們的心情很沉重。

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人與機關、團體、單位之間,以及機關、團體、單位互相之間,產生矛盾、發生摩擦,甚至發生一些民事糾紛或經濟案件都是在所難免的,也是非常正常的。互相之間如果能夠坐下來心平氣和地把問題解決,把矛盾化解,把糾紛擺平,這是一種非常理性的做法,也是被我國法律所認可的。這是一種高尚的“私了”方式,是可取的。但我們從此書編選的案例中卻不難看出,“私了”這個正常的調解、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方式卻被一些人、一些單位變相地運用,被一些法盲錯誤地理解。於是出現了“綁了”、“拚了”、“壓了”、“化了”、“忍了”以及“變相的官了”等一係列扭曲的私了形式;出現了不應該的私了而引發的不應該的悲劇;出現了已經觸犯刑律的惡棍們用私了來逃避法律製裁的鬧劇。這些都是我們要告誡人們特別注意的。如果此書能給那些遇事茫然無措、不知有法的人們敲響一記警鍾,當不違我們編輯此書的初衷。

另外,我們在編輯此書過程中,為了更加有力地闡述私了產生的社會根源、私了的各種變相方式及對社會的危害性,在一些報社及檔案部門、圖書館等幫助下,編選了一些報紙或刊物上的法律方麵的文章,且大部分已與作者取得了聯係並征得了作者本人的同意,但因作者較分散,仍有少數作者至今尚未聯係上,至此希望通過出版社與我們聯係,並對給予我們提供資料等幫助的單位和部門表示衷心的感謝。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