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避免員工大手大腳、揮霍無度的浪費的同時,我們也要防止另一個極端:
縮手縮腳,不敢花錢,特別是一些必要的開銷也去處處節省。
通常來看,在一定時期內,公司擁有的資本量是一個既定的量。你如果將這部分錢用在這一用途上,便不可以將它再用在另一種用途上。因此,你必須確保用於該用途的收益一定要大於所放棄用途的收益。否則,就是不劃算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必須學會花錢,要認真地篩選投資項目,確保投資用於獲利最高的項目;要盡量壓縮消費開支;同時,學會用淨現值等方法測算項目收益,比較項目投資價值。在大額支出之前,我們必須確定的是這筆錢的確有支出的必要。
除了用於投資項目的花銷之外,作為公司也要消費。這種消費通常不會有直接的收益。因此,我們必須盡量壓縮不必要的開支,以便節約更多的資本用於收益可觀的項目。在企業的消費支出中,我們應該注意的是:
這種消費是否真正有必要,能否延長這種消費,是否存在更省錢的辦法,能否借助於其他方式如分期付款、消費信貸等方式來進行消費。
一分鍾提醒:
不要怕花錢,但要考慮這些錢是否值得花。必須將有限的資金用在最佳的項目上,而不浪費一分錢。
31.對員工嚴而對自己寬
身體力行,接受賞罰批評
在當今一些企業中,作為管理者的領導往往是高高在上,從來都是跟職員過兩種生活,哪怕在工作上他們做錯了事,也決不自我承認,而是盡力掩飾,甚至推卸責任。
對於這種自我管理的方法,肯定很不適應企業的發展,也成為管理的最大弱點。下麵這個例子就是告訴我們的管理者如何把高高在上的傲慢放下,去和下麵的員工一起接受賞罰批評。
鬆下幸之助管理企業的時候,十分注意學習中國曆史,並從中吸取了大量寶貴的經驗。他對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大政治家商鞅采取的“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的做法推崇備至。
鬆下幸之助不僅勤奮學習,而且善於把學到的知識用於企業管理之中。
1946年,正是日本戰敗後最混亂、最艱苦的時期。鬆下幸之助認為:
“在這麼困苦的時期,我必須站在前麵好好奮鬥。為此,我今年絕對不遲到。”
1月4日早上,鬆下幸之助走出家門,跟往常一樣,先搭乘電車到梅田車站下車,公司的汽車在那裏等他。可是,當鬆下幸之助到了梅田車站時,卻未見到公司的汽車,等了一陣子之後,仍未見到汽車的影子。鬆下幸之助心想,一定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否則不會如此。於是,他不再等了,搭上市內電車,趕往公司。就在這時,他看到公司的汽車正朝這邊駛來,便慌忙跳下電車,坐上公司的汽車趕去上班。可惜,到公司時已經遲到了10分鍾。
當鬆下幸之助問司機遲到的理由時,發現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隻是疏忽大意而已。鬆下幸之助十分生氣,心想:我這樣絕對不行。於是,決定將與此事有關的8名人員給予減薪處分,並在當天上午將此決定向公司員工宣布。
司機因有直接責任,處以減薪,理所應當。
可為什麼要處分其他人呢?
因為司機有上司,本應督促司機盡職,司機之所以會遲到,是由於他的上司未盡到責任所致,所以也要受罰。以此類推,上下共有8個人受處分。最上麵的是社長,即鬆下幸之助本人,他把自己當月的薪水全部奉還給公司。
賞罰分明,才能讓人信服,否則必然使人心渙散。
鬆下幸之助說:“企業團體內部的規章紀律要公平嚴格地維護。人事管理章程和作業守則等規定,不隻是新進的小員工,連公司的社長、會長也要嚴格遵守,公司的秩序才能上軌道,員工的士氣也才能提高。領導者要依照事實得失,公平而嚴格地施予適當獎懲,才能使整個公司建立起良好的製度,使公司的經營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