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萬裏浮雲陰且晴(下)
都督府隻有一名衛兵把守著。我們通了姓名,他便說:“都督吩咐過,若是二位前來,就請自便。”
還沒邁入正廳的門檻,我就已經聞到了一股濃鬱的、不同尋常的酒香。
廳內並未點燈,僅是燃著兩根已燒至一半的蠟燭。隻見周瑜獨自坐在主位之上,自酌成趣。他身邊橫七豎八的酒罐子著實讓我大開眼界。
諸葛亮拿起一根燃燭,將附近的六盞燈點亮。正廳內立刻亮堂了許多。他走至周瑜身邊,撿起一隻罐子嗅了嗅:“公瑾酒量雖好,這酒也確是上等之物。然而在心情舒暢的情況下飲用,不但活血治病,還能養生延壽;可如果心情不佳,多飲此物卻會傷至心脾。公瑾,到此吧。”
他俯身輕輕地壓住周瑜手中的酒杯。
“孔明以為瑜真的醉了?”周瑜抬眼看著諸葛亮
諸葛亮搖了搖頭。“觀公瑾雙眼清晰有神,就知未醉。然多飲總是無益。對不對,宛貞?”他轉臉望向我,周瑜亦是將目光移至我身上。
“啊?嗯???的確,公瑾兄。”我硬著頭皮擠出了一個還算不錯的笑容。“內心的苦衷光靠飲酒是化解不了的。你不如訴與我們,或許我們能幫上忙也說不定。”
周瑜起身,走到我的麵前,他憂鬱的時候也非常迷人,但老實說,我更喜歡昨天那個略帶些不正經的、快樂的周瑜。
“如此體貼的姑娘,嫁人做一個賢妻不好麼,何必選了這條路。”
“公瑾兄。”我這回叫的很真誠。“人各有誌,就像您願用生命來護衛先將軍孫策的江東一樣,我也注定要為主公獻出自己的一生。”
聽到過世結拜兄長孫策的名字時,周瑜為之一震。
諸葛亮適時地發問道:“公瑾,到底什麼事不順心?”
“沒什麼大事,內政瑣務罷了。”周瑜笑了笑。“倒是孔明,瑜有些軍機要事和你商量。”
“哦?”諸葛亮看了看我。“正巧!我們也是來找公瑾商量軍機要事的。”
“你們不妨先說來聽聽?”
“宛貞。”
“是。”我將主動以水戰出擊的原因和細節向周瑜複述了一遍。
“哈哈。”周瑜聽完後仰天大笑:“瑜一直主張要重視女子的才能,果然是正確的。宛貞又將是一女中豪傑。”
“過獎。公瑾兄以為這個提議如何?”
“甚妙!曹操新召的水軍都督蔡瑁,雖然在荊州時便已統領過水軍,但若想與我江東水師相提並論,簡直是癡人說夢。瑜以為,此次水戰,要智慧與實力雙贏。
宛貞若同去,定能助我一臂之力,挫曹軍銳氣。”
他能如此信任我,實屬難得。我欠了欠身道:“敢不從命。”
諸葛亮欣慰地看了我一眼。
“公瑾,你說的軍機要事又是什麼?”
周瑜的笑容僵住了。“孔明。”他轉過身去,一邊將一個個酒罐扶起來,一邊問道:“你還記得官渡之戰麼?”
“自然記得。袁紹四世三公,出身名門望族,且擁兵百萬,卻被實力與之相比相差甚遠的曹操所敗,此間雖賴天時,亦得益於人謀。”
“說得好!”周瑜道:“那瑜再問你,官渡一戰,導致曹操得勝,袁紹潰敗最關鍵的‘人謀’是什麼?”
“乃是許攸之計,夜襲烏巢糧草,糧草一斷,袁軍不戰自敗。”諸葛亮不假思索地答道。
“不錯,瑜以為,在大規模的水戰開始之前,我們不妨效仿此戰,去襲曹操屯糧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