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天,刁鑽鬼見到鐵弓又嚷了起來:“你說你的蔓菁好吃得你爹都不讓賣,可我還從沒吃這這麼難吃的!”張鐵弓說:“我和你說得明明白白,好吃的,俺爹都不讓賣,隻讓賣這難吃的。誰叫你非要買呢!”
9統一說法的嚴重後果
1938年,為了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徹底粉碎日本帝國主義“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國民黨軍隊在著名將領李宗仁將軍的指揮下,取得了台兒莊戰役的重大勝利。
為了堅定全國軍民抗日的決心,激勵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身為國民軍政治部第三廳廳長的郭沫若立即組織人員,編寫了一本《抗日將軍李宗仁》的小冊子,號召全國軍民向李宗仁及其所屬部隊的官兵學習,積極抗日,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
就在小冊子即將散發的時候,以國民軍政治部部長陳誠為代表的國民黨內部頑固派反對散發這本小冊子。陳誠百般刁難,說什麼文中有許多用語的提法不妥貼,並強行要求將文中的“人民”一律改用“國民”,“祖國”一律改用“國家”,“崗位”一律改用“職分”,還規定以後凡有對外文件,須經呈部核準之後再行印發。
針對陳誠的禁令,郭沫若想,小冊子一定要發下去,隻有這樣才能鼓舞人民群眾和將士們的愛國熱情及抗日的信心。但怎樣才能突破陳誠的禁令呢?郭沫若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陳誠一向自稱是孫中山先生的“學生”和“信徒”,抓住這一點,陳誠就不攻自破。
郭沫若找到陳誠,嚴肅莊重地指出:查中山先生生前文字中,已屢見“人民”與“祖國”等字樣,是否亦應一律改成“國民”與“國家”?陳誠聽後張口結舌,隻得收回禁令。小冊子順利下發。陳誠以後再不敢隨意對三廳的宣傳材料中有關用詞進行指責了。陳誠的主張和要求十分荒謬,但“有權就有理”,要想反駁就必須抓其弱點,在對方可以接受的前提下讓其收回成命。於是,郭沫若根據對方“‘人民’一律改成‘國民’,‘祖國’一律改成‘國家”’的論點,提出了一個與之相矛盾的事實:查中山先生生前的文字中,已屢見“人民”與“祖國”等字樣,是否亦應一律改成“國民”與“國家”?此言一出,改動字樣要求的荒謬性立現。因為陳誠一向自稱是孫中山先生的“學生”和“信徒”,豈有不尊敬與崇拜之理?於是,陳誠隻能張口結舌,隻得收回禁令。
10中國政府不是“讀者俱樂部”
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美國期間,王蒙曾在紐約回答美國記者的提問。記者問道:“據說,中國每公開出版一本新書,都要通過政府的審批,是真的嗎?”王蒙回答說:“就是政府想那樣做,也是不可能的。全國每月要出版1000多部小說,如果每本書都要經過審查,那麼中國政府就成了‘讀者俱樂部’了。”美國記者的提問含有這樣一個觀點:中國每公開出版一本新書,都要通過政府的審批。王蒙以這個論題為真,順勢推出了一個虛假的結論:這樣的審查,會造成中國政府變為“讀者俱樂部”。中國政府不可能變成“讀者俱樂部”,“每本新書都要通過政府的審批”的觀點也就荒謬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