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世俗傳奇(3)(1 / 3)

第二節世俗傳奇(3)

李冰鎖龍

秦朝的時候,四川的成都平原附近經常發大水。秦昭王於是任命很有治水才能的李冰到蜀郡去擔任郡守,主持治理那裏的水患。

原來,這岷江裏麵有一個江神,是一條作惡多端的孽龍。它稍有一點不高興,就會興風作浪,下起大暴雨,淹沒兩岸的莊稼和村莊,禍害百姓。它要求當地的老百姓在每年的六月二十三日,選出一個最漂亮的童女給它作媳婦,並且還要每家每戶集結巨資給它舉行熱熱鬧鬧的婚禮。要是哪裏有一點不遂它的心意,它就會發大水危害百姓。當地的老百姓每年為了給江神辦婚禮的事,弄得家家戶戶,一個個人心惶惶。深怕自己的女兒會受到江神的殘害,同時也承擔不起那給江神辦婚禮用的資費。許多的人家為了躲避江神的悲慘迫害,不得不拖兒帶女遠走他鄉,這樣,致使岷江一帶漸漸土地荒蕪,人煙漸漸稀少了很多。

李冰到蜀郡上任後不久,他就弄清楚了這裏的情況,並且決定不惜自己的性命也要治一治這條孽龍。

眼看一年一度為江神娶媳婦的日子又到了。那些替江神主辦婚事的人正在商量著如何給江神籌集錢財,以及選定誰家的姑娘時,李冰找到了他們,對這些人說:“今年的錢資就不用籌集了,新娘就選定我家的小女,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你們就不要再多費什麼心思了。”百姓聽說李冰郡守如此的舍已為人,都感激涕零,同時也為李冰擔心。他們擔心李冰會出什麼事,他們也不願失去這樣的好郡守,都希冀他們的郡守能夠戰勝這條孽龍,消除禍患。

到了六月二十三日這一天,李冰把自己的女兒打扮得風姿綽約、美豔絕倫,一同來到江邊。主祭人登上祭江神壇祭奠完之後,壇下鑼鼓衝天,鍾樂齊鳴。三鼓過後,江麵上突然波濤湧起,水柱衝天有十餘丈高,這就是江神來迎接新娘的儀式。這個時候,人們本應把新娘送入水中。可是,李冰連忙製止了他們,說:“不用著急。我這次能與江神結為姻親,真是榮幸萬分,然而江神的尊顏,我李冰很想能夠目睹為快,還請江神早點現身,不要誤了這好時辰。”說完,親自斟滿了一杯酒,走上祭壇舉起奉上。

可是過了很久,就是不見江神的影子。李冰見到如此情景,知道江神在戲弄百姓,不由勃然大怒道:“你這作惡多端的孽龍,殘害百姓,致使民不聊生,今天我李某為了使百姓的能夠安居樂業,情願以性命與你拚搏,你就快點現形吧!”說著,就提上寶劍,奮身跳入江中。這時,江上的水柱不見了,好像變得風平浪靜的樣子,隻是隱隱覺得有些地動山搖的感覺。

過了大約一個時辰,狂風大作,煙塵蔽日,恍恍惚惚之中,人們看到江邊有兩條青黑色的犀牛在拚命地激烈爭鬥,甚是難解難分。不一會兒,這兩條犀牛便消失了。當在岸邊觀戰的老百姓正在疑惑時,隻見李冰氣喘籲籲地從水中跑上來。他對自己隨從的武士說:“這條孽龍本事很高,尤其是力氣特別大,我跟它戰了很久也不能取勝。現在上岸來,是要求你們助我一臂之力。”

李冰手下的武士說:“我們剛才看到兩頭犀牛在河邊搏鬥,知道是您跟孽龍在激戰,隻是兩頭犀牛一模一樣,我們也分不清哪一頭是您變化,也就不好來助戰。”李冰於是就把一條雪白的綬帶纏在腰間,對他們說:“現在我腰間係有白色的絲帶,這樣,我再去跟它爭鬥時,龍那頭腰間是白色的犀牛就是我變的,你們記住這點就行了。”說罷,就又跳到水裏去與孽龍激鬥。這樣一來,當兩頭犀牛再出現的時候,李冰手下的武士就一個個手執兵器,紛紛擁上前去,幫著李冰一同戰鬥。這些武士拿來起手裏的武器對著那頭身上沒有白色的犀牛一陣奮力砍殺,最終把那頭孽龍變成的犀牛殺翻在地。

孽龍倒在地上之後,很快顯出了自己的原形。李冰趕緊吩咐百姓將早已準備好的粗大的鐵鏈,嚴嚴實實地把這條孽龍捆縛起來,牢牢地鎖在江中的一個深水潭中。

可是,李冰在用鐵鏈鎖這條孽龍的時候,他的身邊有人擔心這樣還會鎖不住,就向李冰問道:“李大人,孽龍還會逃脫嗎?”李冰隨口說道:“它要想逃脫掉,除非鐵樹開花!”可是事情又太湊巧了,後來有幾個小孩在李冰鎖孽龍的潭裏洗澡,有一個調皮的孩子,把紅帽子掛到了鎖孽龍的鐵柱上,遠遠看去,就真像是鐵樹開花一樣。孽龍於是抓住這個機會,掙脫了鐵鏈,又逃到水裏去作怪。

李冰和他的兒子二郎很快知道了這件事,在眾百姓的幫助下,再一次套住了孽龍,並且把它再次押回到伏龍潭鎖了起來。為防止它再把鐵鏈扯斷,李冰就發動百姓在伏龍潭的旁邊修起一座鎖龍橋。這樣,孽龍徹底被鎖住,再也沒有逃走。當地的百姓也再不受水患的禍害了。

在以後的幾年裏,李冰雙帶領蜀中的老百姓,在灌縣南麵的玉壘山下一帶,修建了分水魚嘴、金剛堤、飛沙堰、平水槽等到多處水利工程,這些水利工程統稱為都江堰。李冰修築的這一創世的偉大水利工程,不僅從根本上治住了水患,還變患為福,這項水利工程灌溉良田萬頃,澤被世世代代的蜀中人們。從此,蜀郡沃野千裏,富饒豐足,被稱為“天府之國”。李冰也因此被後人尊稱為“川祖”,受到世代蜀人的愛戴和敬仰。

後代的人們為了更進一步紀念李冰,在李冰降伏孽龍的地方建了一座觀,取名為伏龍觀。進了觀,抬眼便見一尊李冰石像,它氣宇軒昂,須發微微飄動,深邃的目光中透出一種大誌和才氣,這種非凡的氣質,讓人們不得不為之震撼!

吳剛伐桂

吳剛又叫吳權,是西漢河西人。這是一個非常庸俗的人,整天無所事事,到處遊手好閑。但是,有時候,因為天天都吃喝玩樂,就也覺得十分無聊,閑得難受,所以又常常異想天開。

有一天,他從外麵鬼混回來,忽然就把自己獨自關在一間屋子裏,茶飯不思,累了就順便倒在床上呼呼大睡。家裏人也不知道他怎麼了,可是他又將房門從裏邊拴了,進不去,就隻好由著他。到第三天的時候,吳剛突然從房裏衝了出來,還背著一個收拾好的包袱。他與妻子道別道:“我要尋師學道去了。”說完這樣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便跨上馬背,揚長而去。

吳剛離家之後,他走訪了不少的名山大川,到處去尋求高士名僧。可是因為他生性懶散慣了,不願遵循太多的禮數,結果每到一處,學不了三五天就又離開,另找他處。有的修道高僧幹脆就不肯收他為徒。這樣,吳剛在外麵晃悠了三年,還是一事無成。接著,他又有些懷念家裏的妻子了,於是不顧長途的跋涉回家了。

但是吳剛的妻子緣婦,在家裏苦苦等了這麼多年,見吳剛一個口信都從未捎回過家,覺到吳剛是沒有什麼盼頭了,就和鄉裏的伯陵好上了。兩個人結成夫婦,住在了一起,並且在吳剛外出學仙的時間裏,還生了三個兒子。一家五口美滿地生活在一起。這時候吳剛回來,對這個家來說完全是多餘的了。

等到吳剛推開自家的門,他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馬上就感到無比的憤慨和深深的侮辱。三個孩童在院子裏嘰嘰喳喳地玩耍遊戲。這是誰家的孩子呢?當他還在納悶,就一眼看到妻子正在屋簷下的織布機前織布。他剛要過去跟妻子打過招呼,忽然看到在不遠處的葡萄架下,一個陌生的男人在劈柴,他仔細一瞧,原來是同鄉的伯陵。吳剛一切都明白了,他知道妻子在他走後,跟伯陵結了婚,還生了幾個孩子!

吳剛怒火衝天,一股無名的力量支撐著他,讓他不顧一切地奔到伯陵的身後,拿起一根碗口粗的大木棍,對著伯陵的後腦就是一陣猛打。直打到伯陵頭破血流,栽到地上再也爬不起來為止。吳剛還不肯罷手,把他平時的地痞脾性全拿了出來,提起雙腳對著伯陵的頭部亂踢,邊踢邊罵。在一旁的妻子緣婦,嚇得驚呆了,早就停下了手裏的織布機。可是她也覺得自己做了對不起丈夫的事,不敢上前去勸,又沒有去叫左鄰右舍,隻是站在那裏一個勁地哆嗦。三個孩子,看到這樣一個蠻橫的“乞丐”衝進家門就打自己的父親,立刻哇哇大哭起來。

孩子的哭驚動鄰裏的鄉親,吳剛家裏一下就圍滿了人。可是,對於這事,各人褒貶不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大家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