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社會一片黑暗,民不聊生。各路英雄好漢紛紛組織義軍,反抗朝廷的統治。
李白成出生於陝西米脂的一個農民家庭,自幼習得一身好武藝。後來,因為借債幫助窮人交稅而還不上債,被債主打了個半死,群眾奮起解救並一齊去甘肅當了兵。後來,士兵因得不到軍餉鬧事而遭到鎮壓,李白成帶領兵士們把將官和縣官殺了,於是他們便一起投奔王左桂領導的農民軍,當上一名頭領。後來,王左桂因經不住朝廷的誘惑,投靠了朝廷。李自成不得不投奔高迎祥領導的農民軍。高迎祥聽到這個消息,十分高興,馬上叫他擔任一個隊的將官,大家稱他為“闖將”。高迎祥和別的起義軍聯合起來,轉戰山西、河北等5個省,聲勢越來越大,官軍到處圍剿他們,但都以失敗告終。最後,崇禎帝惱羞成怒,調動了各省官軍,想把各路起義軍全部消滅掉,以絕後患。
這時候李自成建議把起義軍分成幾路,分頭出擊,打破官軍的圍剿。
大家聽了,都覺得李自成說得有理。經過一番商量,13家起義軍兵分六路,有的拖住官軍,有的流動作戰。高迎祥、李白成和另一支由張獻忠領導的起義軍向東打出包圍圈,直奔江淮地區的鳳陽而去。僅僅10天之內,鳳陽便被義軍攻下。
高迎祥和李自成又帶兵回到陝西,來回打擊官軍。這期間高迎祥不幸犧牲,大家推舉李自成做了闖王。從那以後,李闖王的名聲就漸漸傳開了。這更遭到了明王朝的仇視。崇禎帝命令總督洪承疇、巡撫孫傳庭專門圍剿李自成。李自成的處境越來越困難。但是因為起義軍的英勇作戰和李自成的足智多謀,多次打破官軍的包圍,活躍在四川、甘肅、陝西一帶,打擊官軍。
在這個困難的時刻,張獻忠、羅汝才紛紛投降了朝廷,李自成手下的將領也有人叛變。這使李自成的處境變得非常危險。
後來,李白成從甘肅轉移到陝西,準備打出潼關去。洪承疇、孫傳庭事先打聽到起義軍的動向,在潼關附近的崇山峻嶺k ,布置了3道埋伏線,故意讓開通向潼關的大路,引誘李自成進入官軍的包圍圈。
李自成中了敵人的計。經過幾天幾夜的搏鬥,幾萬名戰士犧牲了,隊伍也被打散了。李自成和他的部將劉宗敏等17個人拚命廝殺,才衝出明軍的重重包圍。他們翻山越嶺,克服了重重斟難,隱藏到陝西東南的商洛山地區。
官軍占領了潼關,派兵大肆搜捕李自成,搜了幾個月,毫無線索。後來據有人說,李自成在戰鬥中受了重傷,已經死去,官軍這才放鬆了搜捕,李自成的下落也成了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