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關於陰陽與針灸(1)(1 / 3)

今日社會生活中,人們習慣將古時的針刺混稱為針灸了。其實,現在人們稱的針灸,實際上是對古時候針法和灸法的“合稱”。

然而,按照中醫學的認識和解釋,其針法或針刺和灸法,二者是不相同的。

針法,是古時人們的習慣用語,叫做針刺,其特征是:利用各種特製的針具,施行一定的刺激方法作用於經絡穴位以治各種疾病。

灸法,是屬於應用艾絨等物灼經絡穴位以治各種疾病。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特別是我國現在已經跨入講究科學的時代,社會生活中,人們想了解和認識有關針灸方麵的科學知識,以利於身體健康、延年益壽,保證生活質量。

下麵就將有關針灸方麵的內容分別舉例,加以說明。

對針灸或針刺的認識

按照中醫學的認識和解釋,社會生活中,不論是誰,對針灸或針刺,都應該具有符合中醫學總原則性的理解和認識。符合中醫科學總原則性的理解和認識,可做這樣的歸納概括:

自古始,社會生活中,人們的疾病,盡管是繁多複雜,各種各樣,但卻有一個共同的突出特征,就是病有在表在裏的不同,所以,針灸就有刺淺、刺深的區別。但是針灸又必須達到一定的目的,既不能刺得太深,也不能刺得過淺。

針灸或針刺,如果刺得過深,就會傷及人體內的髒氣;如果刺得太淺,則達不到其病變所在的部位,不僅不能治好病,反而會使人體的氣機壅滯,給邪氣可乘之機。

社會生活中,人們的疾病繁多複雜,各種各樣,其疾病有的發生在毫毛腠理;有的發生在皮膚;有的發生在肌肉;有的發生在脈;有的發生在筋;有的發生在骨;有的發生在骨髓等。因此,醫生就需要根據疾病的不同情形,合理用針。刺毫毛腠理時,不要刺傷皮(或曰不要針紮傷皮)。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皮為肺之合,皮受傷會影響到在人體內“五髒”中的肺氣;不僅如此,而且因為肺應秋,肺氣受傷,秋天就會使人比較容易患濕瘧病,或者會使人發生惡寒戰栗的症狀。刺皮時不要傷肉。這是為什麼呢?肉為脾之合,肉傷會影響到人體內“五髒”的脾氣;不僅如此,而且因為脾應每季末的十八天,脾氣受傷,就會使人容易在四季之七十二天(18×4=72)中發生腹脹滿悶,使人不思飲食。刺肉時不要刺傷脈。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的脈為心之合,脈傷會影響人體內“五髒”中的心氣;不僅如此,而且因為心應夏,心氣受傷,夏天就會使人容易發生心痛的疾病。刺脈時不要刺傷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筋為肝之合,筋傷會影響人體內“五髒”中的肝氣;不僅如此,而且肝應春,肝氣受傷,到春天就會使人容易發病,發熱而筋弛緩。刺筋時不要刺傷骨。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骨為腎之合,骨傷會影響人體內“五髒”中的腎氣;不僅如此,而且腎應冬,腎氣受傷,冬天就會使人容易發生疾病,脹滿、腰痛。刺骨時不要刺傷髓。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髓傷,會使人體內之髓日漸銷鑠,使人足脛疼軟無力,使人身體懈怠困弱,不欲行動。

總之,以上所說的這些內容及其精神實質,來自《黃帝內經》“刺要論篇第五十”。其原文為:

黃帝問曰:願聞刺要。岐伯對曰:病有浮沉,刺有淺深,各至其理,無過其道。過之則內傷,不及則生外壅,壅則邪從之。深淺不得,反為大賊,內動“五髒”,後生大病。故曰:病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膚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脈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是故刺毫毛腠理無傷皮,皮傷則內動肺,肺動則秋病溫瘧,泝泝然寒栗。刺皮無傷肉,肉傷則內動脾,脾動則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脹煩不嗜食。刺肉無傷脈,脈傷則內動心,心動則夏病心痛。刺脈無傷筋,筋傷則內動肝,肝動則春病熱而筋弛。刺筋無傷骨,骨傷則內動腎,腎動則冬病脹腰痛。刺骨無傷髓,髓傷則銷鑠胻酸,體解□然不去矣。

針灸或針刺,其深淺如何區別

針灸或針刺,其深淺應該如何區分

按照中醫學的認識和解釋,刺骨時不要傷著筋;刺筋時,不要傷著肉;刺肉時,不要傷著脈;刺脈時,不要傷著皮;刺皮時,不要傷著肉;刺肉時,不要傷著筋;刺筋時,不要傷著骨。那麼,其具體深淺的區別或標準,可做這樣規定:

①所謂刺骨時不要傷著筋,就是指其病在骨的應該深刺至骨,不要僅刺到筋而未至骨時就停針而去。

②所謂刺筋不要傷著肉,就是指其病在筋的應該深刺至筋,不應該僅刺到肉未至筋時就停針而去。

③所謂刺肉不要傷著脈,就是指其病在脈的應該刺到肉,不應該僅刺到脈而未至肉就停針而去。

④所謂刺脈時不要傷著皮,就是指其病在脈的應該刺到脈,而不應該僅刺到皮而未至脈時就停針而去。

⑤所謂刺皮時不要傷著肉,就是說病在皮膚中的,應該刺到皮膚而止,而不應該刺深而及肌肉。

⑥所謂刺肉不要傷著筋,就是其病在肌肉的,應該刺到肌肉而止,而不應該刺得過深而傷及筋。

⑦所謂刺筋時不要傷著骨,就是說其病在筋的,應該刺到筋而止,而不應該刺得過深而傷及骨。

以上所說的針灸或針剌深淺的基本原則,其內容及精神實質,來自《黃帝內經》“刺客論篇第五十一”。其原文為:

黃帝問曰:願聞刺淺深之分。岐伯對曰:刺骨者無傷筋,刺筋者無傷肉,刺肉者無傷脈,刺脈者無傷皮,刺皮者無傷肉,刺肉者無傷筋,刺筋者無傷骨。帝曰:餘未知其所謂,願聞其解。岐伯曰:刺骨無傷筋者,針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無傷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無傷脈者,至脈而去,不及肉也。刺脈無傷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脈也。所謂刺皮無傷肉者,病在皮中,針入皮中,無傷肉也。刺肉無傷筋者,過肉中筋也。刺筋無傷骨者,過筋中骨也。此之謂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