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愛有來生 全文完 下台鞠躬(2 / 3)

允許他們在郊區建教堂,默許老百姓以自願的形式信奉天主,並且有言在先,如果再次發生民間衝突,後果絕對比教難嚴重一百倍。

就這麼著,南懷仁守得雲開見月明,天主教在經曆了一個殘酷的冬天之後,終於又迎來了明媚的春天。不過,玄燁希望的人才濟濟的狀況卻沒有馬上出現。而是等了兩年多之後,才有新一批的外籍人士來到大清。當然,這是後麵的事情了。

康熙二十年十月下旬,馬佳氏也給玄燁添了一個兒子。和他幾個親生哥哥一樣瘦弱,哭聲也是斷斷續續的,看得玄燁雙眉緊皺。

這個孩子給誰帶成了問題,馬佳氏帶,玄燁一百個不放心,生怕一不留神又死了。蘇嘛拉姑身邊名額也滿了,插不進去。最後,玄燁選擇了惠嬪。

惠嬪的小兒子交給了太後撫養,自己帶著手下常在生的一個女兒。之後一直都沒機會懷上孩子,不如就把這個小孩給了她做補償。

這個時候,玄燁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就是現在內宮的配置好像缺了點什麼。嬪的位置隻有兩個人,孩子都不夠分。

四次選秀,除了佟佳氏選進來就是妃以外,其他都是貴人,常在和答應。眼看後麵的常在答應都擠成一堆了,前麵的兩個嬪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這不合理。

隻是,大封後,宮需要一個由頭,還要和老婆商量並通過太後點頭。太後那裏不會有問題,但老婆這邊就不一定那麼好說話了。

因為如果要升,烏雅氏就要跟著進一步,做嬪,老婆會答應麼?玄燁想到這裏,靈機一動,宣布由於昭嬪產後體弱,需要靜養,原本寄養在她名下的七阿哥轉交給翊坤宮郭貴人。

烏雅氏滿心盼望這一次兒子能回來,結果卻大大的失望。心裏各種不平,以前兒子分給昭嬪,我沒得爭,人家是皇上的老情人。現在昭嬪自身難保了,我以為孩子能回來了,結果卻給了郭絡羅氏!

郭絡羅氏進宮這麼長時間了,連蛋都沒生下一個,她怎麼可能會帶孩子!而且,她是什麼時候入了皇上的眼,怎麼一點兒風聲都沒有?難道是走了皇後娘娘的後門?

赫舍裏無辜躺槍,她得知玄燁把七阿哥給了郭絡羅氏之後也很驚訝。但玄燁接下去的話卻讓她沉默了:“自從表妹故去之後,內廷的位置,許久沒有動過了。我這裏有戰功彪炳,你那裏也需要一個寬仁慈和的摸樣。”

“皇上想說什麼就說,想做什麼就做,無需向臣妾解釋什麼!”赫舍裏偏頭不理他。鼻子裏轉氣。玄燁板過她的身軀,和她麵對麵:“不解釋,就由著你亂吃飛醋?雖然我喜歡看你這個樣子,卻不忍見你不高興。”

赫舍裏頭還偏著,依然不肯看他。“我答應你,這次封了後宮之後,我會宣布,將選秀的規矩改一改。不再是三年一選。變成若要選,則提前一年通知下去。”

“你說什麼?”聽到這句話,赫舍裏連稱呼都變了:“什麼叫做提一年通知下去?”“傻瓜,再過兩年,瑞兒就該娶媳婦了。”玄燁笑眯眯地說。

“皇上的意思是……”赫舍裏驚了,她不確定地看著玄燁,他難道是想說,今後都不選秀了?若要選,就是為選兒媳婦?

“就是你想的那個意思!”玄燁故意不明說:“我知道我們總能想到一塊兒去的。”“所以皇上才要在這個時候選擇大封後宮……讓烏雅氏上位,給皇額娘麵子……”

“我沒說要讓烏雅氏上位,不過,既然皇後有這個意思,那就照皇後的意思辦吧!”玄燁笑了出來。赫舍裏白了他一眼:“皇上沒想過?真沒想過?”

“好啦,我想過,不過理由你也想到了。就照這個思路,今年就算了,明年皇額娘千秋的時候,我們正好已經從雲南回來了,到時候這般宣布就好。”玄燁把具體日期都定下了,赫舍裏還能說不好麼?

時間轉瞬即逝,一轉眼,康熙二十年的尾巴也已經溜過。到了康熙而是一年的二月,內務府已經開始大包小包地整理帝後出遊需要的行李物品。

從沒出過遠門的他執著地認為什麼東西都是京城裏的好,紫禁城裏的當然是最好的。吃穿住行所有用得上用不上的物件都要從宮裏帶出去。

如此一來,恨不得連吃的菜,喝的水都要帶。偏偏曆史上的玄燁就做過這個事,把玉泉山的水一路帶著下江南。

隻是赫舍裏在這兒,又怎麼會容他這般奢侈胡鬧?凡是生鮮的,都不帶,沿途走哪兒吃哪兒才是王道。人多帶幾個無所謂,你要帶上廚子也行。最多讓廚子們隨身帶點兒調味料啥的。

衣服要帶幾套,正裝要帶,便服也要帶,而且越往南越熱,換洗更勤快些,自然要多帶些。吃穿住行都不擔心了,剩下的頭等大事就是安全問題。

這才一年的功夫,雲南那邊不見得就太平了。還有蠢蠢欲動的鄭氏家族,以及江南那些零散的反清勢力。這一路南下,說得不好聽點兒,他們就是招蒼蠅的鹹肉,不知怎麼被人惦記呢!

偏偏玄燁小子猴急,非得這個時候去,路線都還沒擬好,話就先放出去了。赫舍裏搖頭苦笑,還以為他多長進呢,結果還是一調皮孩子沒長大。

不過,這也隻是表麵上用來嘲笑他的理由。誰都知道,玄燁此次南下,是給江南百姓的一個強烈信號,君臨天下的信號。北邊是國土,南邊也是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以前不來,是給三藩麵子。現在三藩沒了,朝廷已經初步做到北靠山南臨海的格局了。既然如此,皇上到此一遊,當然是興之所至,隨心而行的。

這是為未來盛世太平吹響號角,赫舍裏嘴上埋汰他,心裏卻也讚同他的想法。看著他把事情越搞越大,幾乎全天下都知道皇上要帶著皇後陽春三月出門踏青了。

內務府,戶部,禮部,兵部,工部,理藩院……為了這次南巡,玄燁幾乎調動了整個國家機器。預計場麵聲勢浩大。赫舍裏看在眼裏,默不作聲。

她不發話,太後卻擔心鬧得太大,會招來禍事,朝廷一向節儉慣了,突然鋪張浪費了,這個要不得。開口對玄燁發聲音,玄燁回了四個字:“我知道了。”

找皇後說,想想皇後端架子的功夫,和那張千年不變的微笑臉。她有覺得沒底氣。不過,最終她還是鼓起勇氣給皇上提了,這一路上,他需要人照顧,隻帶皇後一人是不行的。

玄燁眼睛一眯:“這次出巡,兒子不是去玩兒的,皇額娘的擔心兒子省的,兒子會安排妥當的,皇額娘就放心吧!”

開玩笑,他隻想和赫舍裏兩個人出遊,子女都不想帶,更別說嬪妃了。他想和她過兩人世界的。這些話,當然不能和太後明說。也不能和赫舍裏明說,赫舍裏的心思,是要帶上幾個小的,來一次家庭遊的。

赫舍裏的確在憧憬家庭遊,和孩子們在一起,輕鬆歡樂的家庭遊。因此,她十分關注這次南巡的安全保障問題。反複向玄燁提問,玄燁隻說要她放一百二十個心,什麼都別操心,跟著他走就毀了。

結果,臨出發前一周,玄燁才她坦白,這次出行,就他們兩個,孩子一個都不帶。赫舍裏的表情馬上落下來了:“皇上是故意的麼?哄著臣妾玩兒。”

“我從來都沒說過要帶他們去,是你自己異想天開來的,你明知道,現在外頭說是太平,實際並不太平,隻你和我出去就夠了,孩子們還小,以後有的是機會。”玄燁如此解釋著。

得,家庭遊泡湯了。赫舍裏隻得認命。誰讓人家是皇帝,說的話是聖旨呢?兩個人就兩個人吧!玄燁有句話是對的,孩子還小,以後有的是機會。玄燁則很滿意,老婆現在越來越好哄了,實在是人生一大幸事。

就這麼著,康熙二十一年三月,玄燁帶著赫舍裏和浩浩蕩蕩的行禮車隊,啟程南下了。裕親王福全,康親王傑書,索額圖,佟國維和一班軍機處文武都留在了京裏。

玄燁身邊帶了佟國綱,曹寅,明珠父子,姚啟聖,熊賜履,還有新近收入上書房的李光地,周培公。要南巡身邊當然要帶漢人臣子,才有誠意,有些漢人的風俗也隻有漢人才能解釋清楚。因此,索額圖和佟國維都被排斥在了名單之外。

隊伍一路南下,過山東的時候,赫舍裏饒有興致地去了現代聲名鵲起的大明湖。玄燁還有些不情願,賭氣說要找個地方挖個比大明湖更大的湖,起名叫大清湖,把赫舍裏逗樂了。

這一路,玄燁看到很多以前在宮裏隻能靠想象的市井民情,官場百態。也充分認識到,漢人官員在滿人官場上生存的艱難。

赫舍裏一路跟著他走,他去哪兒,她都跟著。看到小縣衙因年久失修而四處漏風。也看到裝修得富麗堂皇專門為迎合皇上而建的行宮。

田間地頭的百姓想的是今年會不會風調雨順,大豐收,除掉田租和地丁稅,還能剩下多少。玄燁聽在鄂耳裏,也終於理解四輔臣時期盛行的圈地運動,究竟富了誰。

土地都讓滿人圈去了,漢人百姓既要交國稅,又要納田租,辛辛苦苦一年,卻落得口糧都難保的境地。但是如果,把旗人手裏的田都收歸國有,旗人不能經商,有爵位的人不能科舉,他們又靠什麼生活?

就每月領的那點口糧怎麼夠?這也是問題。江南富庶,富在商業發達,魚米之鄉。可是現行製度正從方方麵麵束縛著第一和第三產業的發展。人民沒錢,國家就更沒錢了,這個道理,玄燁當然懂。因此,這次考察回去,必定就是改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