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事有輕重緩急 上(2 / 2)

要知道,江南文風鼎盛,可是各種思想魚龍混雜,讀書人在那兒多是因為政治因素被人利用,或結成小團體,或依附於各種勢力。很難真的被收容到整個國家機器當中。

與之恰恰相反的,是北方。北方相較於南方,土地麵積大,人口是南方的數倍,讀書人的成份相對單純。像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這些離京城較近的地方,思想較為統一。

會試和殿試提前的消息,對於長江以北的士子來說,無意是福音。但對長江以南的士子來說,就是噩耗了。

如今,江南深陷各種反清勢力和三藩王角力的泥潭中難以自拔,讀書人的腦子又是很容易被利用的。

不過好在玄燁本身對今年江南士子的表現也沒報太大期望,因此很果斷地在殿試中點選了老師陳廷敬的老鄉為恩科狀元。

並且免了他入翰林院實習的過程,直接一道諭令到吏部,派他到山東去做七品縣令了。可別小看這七品縣令。

這是皇上親簡,而且還是瓊林宴後,直接走馬上任,連吏部的調教都免了。可見得皇上對這個人的重視。

令人吃驚的是,這次的殿試前五名,全部都來自江北,而且都是一考中,就麵聖,之後就領個實缺到地方上任職。

雖然都是芝麻官兒,但對這些初出茅廬的讀書人來說,這是從來沒有過的待遇,皇上的這種高效率讓這次參加或者沒參加考試的士子們大跌眼鏡。

參加並考中的自然是歡欣鼓舞,但沒參加的那些無不捶胸頓足,各種懊惱。坤寧宮裏,赫舍裏好笑地看著誌得意滿的玄燁。

“皇上此舉,實在是太戳江南士子們的心了。隻是一下子任命了這麼多學生官兒,您就不怕他們書生氣太重,無法勝任?”

“這有什麼?你以為翰林院裏能教出什麼官場經驗?讓他們直接去麵對現實也好。越是底層的官員越接近民心。

我就是要用他們毫無準備的心,卻貼近民心,讓他們做我眼睛,讓我看到老百姓究竟過的什麼日子。”玄燁歎了一聲:“如今,江南民心不穩,江北就更顯得重要了。”

赫舍裏深以為然:“皇上說的是啊,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皇上如今要做的,就是體察安撫收攏民心。”

“赫舍裏,其實你不說我也知道,江南這塊骨頭,很難啃,皇阿瑪沒等啃動,因此有了海賊入侵,還被他們下了金陵。如今輪到朕,恐怕一時半會兒也討不到什麼好處。”

“皇上言重了,且不說當年的海賊如今已經退守孤島,對皇上來說已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就算是眼下的三藩,皇上對付他們也隻是時間問題。您之所以如此煩惱,不過是想把損失降到最低罷了。”赫舍裏寬慰道。

“哎……赫舍裏啊……”玄燁聞言一把拉過老婆,讓她坐在自己膝上,伸手扣住她的腰:“我根本沒有你說得這麼好。”

“皇上怎麼會說這種話?”赫舍裏扭頭看他。心說這孩子又受什麼刺激了?我誇了你,你應該神采飛揚才對,怎麼還是歎息連連呢?

玄燁在老婆的臉上輕輕啵了一個:“我一直猶豫不決,已經犯了兵家的大忌,要不是我猶豫,事態不會變得這麼焦灼。你知道嗎?北邊兒來了消息,沙俄已經全麵控製了雅克薩地區,隱隱有東進的趨勢。”

“什麼?他們竟這樣囂張?”赫舍裏的心咯噔一下:“軍機處怎麼說?皇上的決定又是怎樣?”赫舍裏聽見沙俄東進的消息,立刻就緊張了。

和南邊不同,清朝對北方的政策一向是以安撫為主,非常寬仁的。因為寬仁,導致的結果就是京城的控製力隻輻射了很小的一部分地域,陝甘寧邊區再往北完全都要靠聯姻來維持。這其實是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是啊,他們很囂張。但軍機處的意思,是攘外必先安內,目前朝廷最大的敵人,是三藩。一旦處置不當,大清將會有滅頂之災。”玄燁如是說。

赫舍裏聞言,頓時生氣了。這算是什麼話?三藩王的威脅是威脅,沙俄的威脅就不是威脅了?什麼攘外必先安內啊?這不是後世某光頭委員長的名言麼?狗屁不通的玩意兒!

“皇上,臣妾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赫舍裏強壓著心裏不舒服的感覺開口道。“但講無妨,朕也想聽聽,皇後有什麼高見。”(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