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主的病亡,對於公主乳娘們,是天大的事情。因為公主病亡,玄燁少不得要遷怒她們,罰去慎刑司做苦力隻是小事,好歹還有命在,但公主的貼身侍女和太監們,就悲劇了。
當年,親眼目睹了六弟死於貧病交加,玄燁恨毒了這些奴大欺主之輩。因此,有了主子非正常死亡,奴才們要殉葬的做法。此例一開,後麵三個小阿哥死的時候,填進去了不少人命。
奈何前車之鑒,並沒有讓那幫奴才們警惕。如今,四公主死於霍亂,讓玄燁再度火氣,殉葬是必須的。所有服侍過公主的宮女太監,全部要為公主殉葬。
可憐小公主生前不被父親重視,死後總算是博得父親一怒,也為未來的弟弟妹妹們謀求了福利。當年被擱置的“紫禁城幼兒園”正式提上議事日程。
選址,設計,改建,布置,內務府有了新的活計。赫舍裏知道,這地方,按照規矩,會是太子的居住地。不過現在嘛,太子要住,其他皇子公主們。都要住。
說起來,承瑞從小由太皇太後撫養長大,起先是住在慈寧宮的。讀書以後,搬到阿哥所。後來又因為被赫舍裏抓到發燒拉肚子,由她做主,搬去了坤寧宮。
隻是後來,太皇太後又把他挪了回去,以至於到現在,他還是住在慈寧宮裏。他算是比較特殊的。
像其他人收養的孩子,包括太後收養的六阿哥,上學了之後,都要搬出原來的住所,到阿哥所去住。
現在,把所有的未成年阿哥集中到一座大殿,每人一件三進屋子,管理起來也方便,也有利於皇子們之間培養感情。赫舍裏覺得這是一個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主意。
這件事遂了她的心意,可另外一些事,卻讓她憂心忡忡。語嫣語婷漸漸長大了,七歲的小妞兒在赫舍裏眼裏還是小娃娃,可在太皇太後眼裏,卻是可以過媒定聘了。
過年的時候,公主們去慈寧宮拜年,大公主直覺被忽略了,人家已經定了結婚對象,就是博爾濟吉特氏。
太皇太後直接把目光放到了兩位未來的固倫公主身上,那算計的目光看得邊上的赫舍裏直發毛。
她是一千一百個不願意女兒嫁到草原上去的。別人不知道草原落後,荒僻,草原人野蠻,蒙昧,不知禮節,她可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當年固倫溫莊長公主還是哲哲的親生女兒呢!愣是被自己丈夫給害死了。草原人,對大清的忠誠度本來就低。
翁牛特,巴林,科爾沁什麼的,離京城又遠,女兒嫁到那邊去,舉目無情的,發生什麼事情,誰管你什麼固倫公主啊!女兒被欺負了怎麼辦?有冤無處訴怎麼辦?
曆來的和親公主,幾乎都沒有什麼好下場,嫁到西藏的文成公主,算有名了,實際上卻是個小老婆,最後還孤獨終老。更不要說曆史上玄燁的那幾個女兒了。
因此,赫舍裏一看到太皇太後注意自己的女兒,立刻條件反射覺得她眼神不懷好意。不過,赫舍裏慶幸的是,玄燁本身很討厭草原人,覺得他們容易反水,不可靠。
而且清朝入關已經到了第二代,已經不像當年在草原上搶地盤的時候,那麼需要蒙古人這個盟友了。這個時候,打破滿漢不通婚這個枷鎖,才是王道。
可惜,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要做到,幾乎沒可能,至少現在沒可能。赫舍裏也隻能把這一層擔憂放在心裏。祈禱女兒慢點長大,祈禱蒙古的戰爭早點開打,讓玄燁和蒙古人的仇恨結得深一些。
說句實話,清朝公主嫁去蒙古,似乎也就是在康熙,雍正的時候多些,到乾隆朝就少了,要不然乾隆也不會把小女兒嫁給了和珅的兒子。
有了這一層隱憂,赫舍裏對太皇太後的忌憚就更深了。博爾濟吉特氏的女人,慣會為娘家人謀福利,順治深受其害。死了兒子,還以為她悔過了,沒想到卻是把腦筋動到了曾孫女的身上。真是不死心啊!
說實在話,現在的局勢,現在的蒙古,對玄燁的助力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按照赫舍裏的見解,完全可以像現代那樣,建立內蒙古和外蒙古的自治區,讓他們在民族性上保持獨立。根本沒必要嫁公主。
可惜,現在說這些還為時過早。康熙十六年三月,皇帝萬壽和太皇太後千秋節,照例是群臣賀壽,大家排著隊來送禮。
赫舍裏人在坤寧宮裏,已經能想象外麵是怎樣一副熱鬧的景象。而且,今年的萬壽節,還有一項任務,玄燁要在保和殿舉行殿試,並以此為定製。
這麼一來,萬壽節的氣氛就比往年更加熱鬧了。皇帝生日,普天同慶,為國求賢又是利國利民。一時間京城裏士子雲集,遊人如織,竟成了一時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