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不出三個月,邵榮便隻得率著殘軍被逼到了濠州一隅,徒自做著困獸之鬥。而張士誠果如蔣淳斌所料,從始至終未予救援,並且嚴令駐守安豐的李伯升不許出兵,隻圖自保。
蔣淳斌及集慶諸將對於這種情形自然是高興異常,可城中一人卻是無論如何也提不起興致,他就是胡大海長子胡三舍。
原來此次胡大海率兵出征,隻帶了次子胡關住,卻將長子胡三舍留在了集慶城內。
眾人都明白這必是出自蔣淳斌的授意,因為大將帶兵在外征戰,肯定是要留下幾個家眷的,這樣大家都安心,也省得互相猜疑。
但胡三舍心裏不服氣,他感覺蔣淳斌就是在針對自己!當然胡三舍有這種疑慮也不無道理,因為蔣淳斌確實看不上他。
在蔣淳斌眼裏,這個胡三舍性格乖張,而且沒什麼本事兒,壓根就不是個行軍打仗的材料,跟趙均用那三個慫包兒子沒什麼區別,完全比不上他的弟弟胡關住。
可胡三舍卻自視甚高,於是被留在集慶做“人質”的他心中憤懣,竟還生出了懷才不遇之感。
要說這個胡三舍確實是個不上進的人,既然知道蔣淳斌輕視自己,就該好好努力,私底下多多練習功夫,研讀兵書,從而讓蔣淳斌改變看法,願意給機會重用自己。
可胡三舍卻不然,他雖然是個沒什麼文化的粗人,卻有一些文人的臭毛病:既然你看不上我,那我偏要放浪形骸,一舒心中不平氣!
但胡三舍也學不來文人詠詩自歎,便隻會每日借酒澆愁,然後仗著自己老爹的名聲和地位,帶著一幫手下在集慶城內架鷹走狗,調戲一下良家婦女,儼然一副流氓公子哥的做派。
蔣淳斌礙於胡大海顏麵,也懶得說教胡三舍,隻是對他的所作所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胡三舍卻不知收斂,更加肆意妄為。
卻說有一日胡三舍再次飲酒夜行,不巧正碰上了蔣淳斌收留的義子霍恩明:他雖然隻有十三歲,但為人伶俐,又刻苦勤奮的很,因此義子中年齡最大的他頗受蔣淳斌喜愛。
霍恩明白天會到軍營裏跟兵士們一同訓練,所以有時候回來得很晚,這才撞見了正欲打馬回府的胡三舍。
蔣淳斌平日對胡三舍頗有微詞,所以霍恩明也不怎麼願意搭理他,因此兩人相向而行,卻是連個招呼也沒打,並且霍恩明還有意加快了騎行速度,結果不小心驚到了胡三舍所乘的馬匹。
“我當是誰呢!原來是霍公子!”,胡三舍見霍恩明趾高氣揚,儼然一副“小公子”的派頭,不由得氣不打一處來:你義父看不上我就算了,連你也跟著一起輕視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