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雖然為人狠厲,但生性謹慎,所以當他率領著船隊向集慶出發的時候,並沒有一味的輕敵冒進,誰知就在這時,他突然遇到了俞通海率領的船隊。
原來,蔣淳斌這次雖然沒有想要用水軍決戰,但還是給水軍分配了很重要的任務:俞通海誘敵,廖永忠打配合。
具體來說,就是俞通海率領一支船隊主動去挑釁陳友諒,然後引誘他的主力部隊進入龍灣。
而廖永忠則負責在另一條水路上伏擊可能出現的敵軍,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同時斷掉陳友諒撤退的後路。
俞通海這次的任務是比較艱難的,但蔣淳斌充分為他考慮了退路,那就是到了龍灣後,俞通海他們可以駛著小船通過石橋,而陳友諒的大船卻是過不去的,這樣就會逼得他們上岸追擊或者進攻,自己的計劃自然也就成功了。
果如蔣淳斌所料,陳友諒的船隊一看到俞通海的隊伍,再瞅見戰船上掛的高高的“俞”字大旗,便知道遇上了蔣淳斌的水軍主力,於是立刻率船隊前去追擊。
為了不引起陳友諒的懷疑,俞通海並沒有率領船隊立刻逃跑,而是選擇與陳友諒開戰。
蔣淳斌給俞通海的指示是一觸即潰,佯作敗退,但俞通海為了把戲做得更像一點,可是結結實實地跟陳友諒打了一仗。
陳友諒的船隊確實很強,絕不是自己手下這些小船可以相比的,於是在損毀了兩條船,死傷了一百多個兵士後,俞通海果斷選擇了逃跑。
至此,俞通海終於領教了陳友諒手下戰船的強大,選擇水上硬碰硬確實也不是一個明智之舉,其實哪裏用得著佯作敗退,俞通海要是真能打贏才見了鬼呢。
陳友諒見俞通海逃跑,也不疑有他,立刻下令全速追擊。而俞通海手底下這幫兵士逃得更快,估計是剛才被打得有了陰影,沒看現在還時不時地有炮彈往這裏飛呢…
不過陳友諒的船雖然大,可靈活性就差了一些,加上許多水道並不是直的,甚至有的地方是曲折環繞的,因此行得還沒有俞通海手底下的小船快。
看著自己手底下的兵士駕著小船拚命逃竄,而陳友諒的大船隊被落在了後麵俞通海心中不禁有些焦急:要是陳友諒心中起疑,停止追擊,這不就前功盡棄了嘛!
於是俞通海一咬牙,便又下令船隊停止逃跑,繼續迎擊陳友諒,衝擊他的大船隊。
陳友諒還以為俞通海要仗著此地水係複雜,跟自己再做較量呢,於是趕忙命船隊趕到前麵,再次和俞通海廝殺起來。
在陳友諒龐大船隊的衝擊下,俞通海邊戰邊退,許多士兵都被撞得掉到了水裏,幾艘較小的船隻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毀損,而俞通海自己身上也中了兩箭,並且還是貫通傷。
看著在水裏或掙紮或漂浮的兵士,俞通海不由得一陣心痛,水中蔓延的鮮血漸漸擴散,全都是用生命換來的…
蔣淳斌無論如何也沒有預料到俞通海會有那麼大的犧牲,而俞通海也沒有預料到自己在陳友諒的船隊麵前是如此的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