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直接入口的糧食飲品,它的產品質量、衛生狀況與人體健康的關係尤為密切。因此,酒類產品質量的鑒別檢驗工作極為重要。
一、白酒的感官鑒別
1.感官鑒別
良質酒色澤、香氣、滋味均良好,無變色、退色、沉澱、變味等異常現象。這類糧穀酒的銷售和飲用可不受限製。
次質酒一般可以飲用。如發現明顯的變色、退色、變味等現象或有大量的沉澱物,則應禁止食用,可改為它用。
劣質酒不得飲用。劣質白酒可改用於生產工業酒精。
例如茅台酒的感官指標如下:
外觀:無色(允許有淡黃色),清澈、透明,無懸浮物,無沉澱雜質。
香氣: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空杯留香幽雅持久。
口味:醇厚豐滿、醬香顯著,回味悠長。
風格: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醇厚豐滿,回味悠久,空杯留香持久。
假茅台酒:多為一般高粱酒、白幹酒、配製酒,很難達到茅台酒的質量標準。無真酒之醬香品味,或入口辛辣,或有苦澀感,留香時間短。
白酒的感官檢驗方法具體見“第十一章實驗十”。
2.白酒混濁、沉澱物的鑒別
將散裝或瓶裝白酒倒入無色玻璃酒杯中,用肉眼觀察是否混濁或有沉澱。
將混濁或有沉澱的白酒置於室溫下,或置於15~20℃的水浴中,如果混濁或沉澱物立即溶解,證明該種物質主要是酒中的高沸點脂肪酸及其酯類,由於氣溫低,其溶解度下降而析出產生混濁或沉澱。這類沉澱物無毒,在酒溫升高時就自然溶解,恢複原狀。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不影響酒的質量。
將混濁或沉澱物過濾後,觀察其色澤、形態,可得出如下判斷:白色沉澱物可能是鈣、鎂鹽或鋁的化合物,大多數來自勾兌用水和鋁製的盛酒容器,黃色或棕色沉澱可能是鐵、銅化合物,可能來自於盛酒容器或管道汙染;黑色沉澱可能是鉛、單寧鐵、硫化物等,可能來自於鉛或錫製的冷卻器、酒中的含硫化合物、鐵與軟木塞中的單寧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的。
二、果酒的感官鑒別
外觀鑒別:應具有原果實的真實色澤,酒液清亮、透明,具有光澤,無懸浮物、沉澱物和混濁現象。
香氣鑒別:果酒一般具有原果實特有的芳香,陳酒還應具有濃鬱的酒香,而且一般都是果香與酒香混為一體。酒香越豐富,酒的品質越好。
果酒滋味鑒別:應酸甜適口、醇厚純淨而無異味。甜型酒應甜而不膩。平型酒要幹而不波,不得有突出的酒精氣味。
酒精體積分數鑒別:果酒的酒精體積分數多在11%~16%。
三、葡萄酒等果酒混濁、沉澱物的鑒別
將酒倒入酒杯中,用肉眼觀察是否混濁或有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