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禽、蛋及水產品都是富含營養的動物性食品,它幾乎包含了人體需要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和維生素等主要營養素,蛋白質含量高達18%,而且含有豐富的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但是一些不法企業和商販為牟取暴利在肉、禽、蛋及水產品類食品中摻雜、摻假和偽造的非法經營活動屢有發生,諸如“注水肉”、“紅心”鴨蛋等事件時有報道,嚴重地影響食品衛生,損害消費者利益,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
肉類食品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高蛋白供給源,對人體的生長、發育、生理機能調節以及維持正常生理活動起著重要作用。肉製品是以肉為主要原料的製品,具有營養價值高、外觀誘人、刺激食欲、美味可口等優點。但肉類製品還具有易腐敗變質和價格昂貴等特點,故市麵上銷售的肉類製品有的可能腐敗變質,對人體健康有害,有的屬摻假偽劣產品,以次充好,坑害消費者。因此,肉類食品的鑒別檢驗具有重要意義。
一、肉、禽及其製品的質量標準
肉、禽及其製品的質量標準主要有感官指標和理化指標,感官指標包括色澤、組織狀態(彈性)、黏度、氣味。在實際鑒別中,對照質量標準即可初步辨別肉、禽及其製品的優劣。下麵分別介紹幾種肉、禽及其製品的質量標準。
(一)帶皮鮮、凍片豬肉質量標準
1.感官指標
2.理化指標
(二)無皮鮮、凍片豬肉質量標準
1.感官指標
2.理化指標
(三)分割凍豬肉質量標準
1.感官指標
2.理化指標
(四)鮮、凍牛肉質量標準
1.感官指標
2.理化指標
(五)鮮、凍分割牛肉質量標準
(六)胴體羊肉質量標準
1.感官指標
2.理化指標
(七)分割鮮、凍雞肉質量標準
1.感官指標
2.理化指標
(八)鮮、凍兔肉質量標準
1.感官指標
2.理化指標
(九)灌腸類質量標準
1.感官指標
腸衣(腸皮)幹燥、完整,並與內容物密切結合,堅實而有彈力,無黏液及黴斑。切麵堅實而濕潤,肉呈均勻的薔薇紅色,脂肪為白色。無腐臭、酸敗味。
2.理化指標
亞硝酸鹽(以NaNO2計)的含量不得超過30mg/kg。
(十)燒烤肉質量標準
1.感官指標
2.理化指標
(十一)廣式臘肉質量標準
1.感官指標
2.理化指標
(十二)火腿質量標準
1.感官指標
2.理化指標
(十三)板鴨(鹹鴨)質量標準
1.感官指標
2.理化指標
(十四)香腸(臘腸)、香肚質量標準
1.感官指標
2.理化指標
(十五)西式蒸煮、煙熏火腿質量標準
1.感官指標
2.理化指標
(十六)肉類罐頭質量標準
1.感官指標
容器密封完好,無泄漏、胖聽現象;容器內、外表麵無鏽蝕,內壁塗料完整;內容物具有該品種肉類罐頭食品應有的色澤、氣味和滋味,無雜質。
2.理化指標
二、肉、禽及其製品的感官檢驗與鑒別
肉、禽及其製品類的偽劣可通過感官檢驗進行鑒別。感官檢驗作為重要的檢驗方法之一,是評價食品質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食品的摻偽檢驗中具有其他檢驗方法不可代替的作用。人的感覺器官是十分有效而敏感的綜合檢測器,可以彌補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方法的不足,對食品作出綜合性的感覺評價,並能加以比較後準確地表達,從而對食品的可接受性作出判斷,並且方法簡便。感官檢驗主要觀察其外觀、氣味、黏度、組織狀態等。
(一)鮮豬肉
1.外觀
新鮮豬肉:屠宰加工後,衛生檢驗合格的未經冷凍的肉。外表麵有層微幹或微濕潤的薄膜,呈淡紅色,有光澤,切麵稍潮濕而無黏性。
次鮮豬肉:表麵有一層風幹或潮濕的薄膜,呈暗灰色,無光澤,切麵的色澤比新鮮的肉暗,有黏性,肉汁混濁。
變質豬肉:表麵薄膜極度幹燥或黏手,呈灰色或淡綠色、發黏並有黴變現象,切麵也呈暗灰色或淡綠色,很黏,肉汁嚴重混濁。
2.氣味
新鮮豬肉:具有鮮豬肉正常的氣味。
次鮮豬肉:在肉的表層能嗅到輕微的氨味、酸味或酸黴味,但肉的深層卻沒有這些氣味。
變質豬肉:腐敗變質的肉,不論在肉的表層還是深層均有腐臭氣味。
3.彈性
新鮮豬肉:質地緊密且富有彈性,用手指按壓凹陷後會立即複原。
次鮮豬肉:肉質比新鮮肉柔軟,彈性小,用手指按壓凹陷後不能完全複原。
變質豬肉:由於自身被嚴重分解,組織失去原有的彈性而出現不同程度的腐爛,用指頭按壓後凹陷不能複原,有時手指還可以把肉刺穿。
4.脂肪
新鮮豬肉:脂肪呈白色,具有光澤,有時呈肌肉紅色,柔軟而富有彈性。
次鮮豬肉:脂肪呈灰色,無光澤,容易黏手,有時略帶油脂酸敗味和蛤喇味。
變質豬肉:脂肪表麵汙穢,有黏液,常黴變,呈淡綠色,脂肪組織很軟,具有油脂酸敗氣味。
5.肉湯
新鮮豬肉:肉湯透明、芳香,湯表麵聚集大量油滴,油脂的氣味和滋味鮮美。
次鮮豬肉:肉湯混濁,湯表麵浮油滴較少,沒有鮮香的滋味,常略有輕微的油脂酸敗和黴變氣味及味道。
變質豬肉:肉湯極混濁,湯內漂浮著絮狀的爛肉片,湯表麵幾乎無油滴,具有濃厚的油脂酸敗味或顯著的腐敗臭味。
(二)凍豬肉
1.色澤
良質凍豬肉:肌肉呈均勻的紅色,有光澤,脂肪潔白,無黴點。
次質凍豬肉:肌肉紅色稍暗,缺乏光澤,脂肪微黃,可有少量黴點。
變質凍豬肉:肌肉色澤暗紅,無光澤,脂肪呈灰黃或灰綠色,有黴斑或黴點。
2.組織狀態
良質凍豬肉:肉質緊密,有堅實感。
次質凍豬肉:肉質軟化或鬆弛。
變質凍豬肉:肉質鬆弛。
3.黏度
良質凍豬肉:外表及切麵微濕潤,不黏手。
次質凍豬肉:外表濕潤,微黏手,切麵有滲出液,但不黏手。
變質凍豬肉:外表濕潤,黏手,切麵有滲出液亦黏手。
4.氣味
良質凍豬肉:無臭味、異味。
次質凍豬肉:稍有氨味或酸味。
變質凍豬肉:具有嚴重的氨味、酸味或臭味。
(三)鮮牛肉、羊肉、兔肉
1.色澤
新鮮肉:肌肉呈均勻的紅色,具有光澤,脂肪潔白或呈乳黃色。
次鮮肉:肌肉色澤稍轉暗,切麵尚有光澤,但脂肪無光澤。
變質肉:肌肉色澤呈暗紅,無光澤,脂肪發暗直至呈綠色。
2.氣味
新鮮肉:具有鮮牛肉、羊肉、兔肉特有的正常氣味,如膻味或土腥味等。
次鮮肉:稍有氨味或酸味。
變質肉:有腐臭味。
3.黏度
新鮮肉:表麵微幹或有風幹膜,觸摸時不黏手。
次鮮肉:表麵幹燥或黏手,新的切麵濕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