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嗬嗬嗬!東瀛的鯉魚節大致形成於十七世紀的江戶時代,這新朝將一千多年後才形成的和族之節拿來用用可不算偷。
此外,對於一些剛成家的家庭或是一直沒有子嗣的家庭,也可以在大鯉魚下麵掛上一條青色的小鯉魚旗,意喻著這個家庭希望迎來兒女,乞求上天能夠眷顧。
對了,肯定會有人問一些娶有妾室或贅婿的家庭又該如何來掛旗,對於這個問題官方也做了解釋,那就是妾室贅婿也是有權利掛旗的,可以分別用粉色和藍色來代表,不過隻有當家正妻和正夫才可以用黑白色鯉魚代表。
而官方這麼解釋也是為了引導“公序良俗”,畢竟在這隋唐時代妾室一般都是沒有人權的,更別提贅婿在家中地位等同於奴仆了。
再來說吃魚餅,也就是這天每個家庭都可以用麵粉來製作一種魚形的烤麵餅,用來給孩子們食用,既意喻富裕安康,也是希望日後能夠“鯉魚躍龍門”。
當然了,對於一些家裏沒有條件的家庭,也不用非得自己來做,官方建議民間商家可以自己研究和製作魚餅,將其作為一種節令美食來供應市場。
至於最後的贈魚袋就更為有意思了,便是到了魚龍節這天,各地都會開放夜市供百姓遊玩,到時凡是年滿十六歲的未婚男女可在腰下懸掛鯉魚袋作為標示,相互認識接觸,若是女孩兒有意選取婚配之人,可以主動將寫有自己姓名住址和生辰的紙條藏於魚袋中,將之投擲給她瞧鍾意的男孩,而男孩若是也鍾意對方,便可把同樣寫有自己姓名住址和生辰等信息的鯉魚袋還贈給對方。
而且,官方的指導意見特特別強調,在這個活動中隻能是由女方主動,男方不能強行索要,此外必須是未婚男女,一旦互贈魚袋定下婚嫁之事也隻可是明媒正娶。
對於這個時代的民間百姓而言,這樣形式的節日和節日活動當然是感到相當的新穎有趣,因此官方一經發布指導意見,便得到了民間的大力追捧,且專門製作鯉魚旗的裁縫鋪和製作魚餅的零食鋪子紛紛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
而不論是女兒家需要的鯉魚袋圖樣還是男子需要的鯉魚繡囊,雖然東西不大但也繁雜,便也使得民間繡莊的生意也是日漸火爆起來。
而搞出這一切的倒也不是咱們的監國王,實際上這“魚龍節”點子反倒是由女王陛下一手操持,而她這增節設慶的操作也非是突發奇想,卻是來源於她的畢業論文本,因為也隻有她自己才記得當初她的畢業論文題目就叫做“論節日對商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此外的此外,也正是因為有了“魚龍節”的這個官方借口,讓她可以在女王宮前公然懸掛起一黑一白一青的三色鯉魚旗,算是提前給有心人們打好了預防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