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而言之,隋唐這個時代的騎兵作戰,真就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術,比起宋元而言簡直就是乏善可陳。
當然了,宋元本就是一個將星雲起的璀璨時代,正是因為有了金遼宋三國的攻伐,以及如彗星一般崛起又隕落的蒙古帝國,也才讓這個時代顯得特別的有意思。
那麼話說回頭,還是說說劉武周與李建成兩軍的戰況。
這兩軍的裝備本來就相差不大,戰術也無有差別,那麼能夠左右戰局的主要因素也就僅僅身下了個人的運氣和武藝了。
也不用去什麼大鐵棍子醫院找什麼捅主任,兩軍戰士在盤馬陣中互毆的唯一下場倒也簡單,不是當場被大棍子捅死或是被大槍矛紮死,就是跌落馬下被亂軍踐踏而死。
且因為本是盛夏季節,沃野之上也是風幹氣燥,當萬馬千軍來回一奔走,便揚起了漫天的塵煙遮天蔽日,很快就把一切都籠罩在內,遠遠看去隻有一團塵煙聚攏不散,以及塵煙中隱隱傳出的金戈碰撞與呐喊廝殺之聲。
別意外,古代戰場的實際情況就是這樣,這人馬來回跑動廝殺起來,弄出的揚塵可是不小,在這樣的塵煙裏作戰,基本上是敵我難分的,而往往一支軍隊到底精銳與否的區別,就看他們能夠在這樣的條件裏堅持下來。
反正塵揚煙濃,外麵也看不清裏麵打成個什麼樣子,隻能是耐心等著塵埃落定分出勝負。
就瞧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戰團裏不斷有雙方的輕騎遊弋而出,也有不少無主的戰馬悲鳴著奔跑出來,莫約過去了差不多一炷香(約十五分鍾)的時間之後,也才隨著揚塵漸漸飄散,看出大致的戰況來。
很明顯,戰場上打著白底紅字認旗的騎兵數量要更多一些,白底黑字一方則已經有了敗退的跡象。
李建成見狀大喜,急忙下令中軍敲起進軍戰鼓,並且直接派出麾下兩員戰將分領兩翼騎軍壓上。
劉武周這邊見勢不妙,當即也是全軍整隊準備壓上穩住陣腳,但偏偏這個時候也就瞧見戰場中線正在混戰的劉武周軍迅速脫離後撤,大有潰敗之勢,劉建成當機立斷命人敲響全軍出擊的戰鼓,自己帶頭就領著親衛隊發起了衝鋒。
古代軍隊作戰,士氣的此消彼長尤為重要,所謂的狹路相逢勇者勝,差不多指得就是今日這種情況,也怪不得李建成抓住了時機就敢大膽的用兵搞全軍出擊。
隻是,戰場就是戰場,本來就是千變萬化無有定數,也就瞧著劉武周軍看似不敵狼狽後撤,而李建成軍氣勢如虹長驅直入的時候,又有讓人咂舌扼腕的變數突然就出現了。
可還記得之前劉武周設伏在雁門山口偷襲李元吉的事情,當時劉武周雖然丟了五百餘突厥輕騎,但也搶到了不少李唐新軍的輜重,尤其是馱著神機箭的騾馬也讓搞到了百餘匹的樣子。
雖然神機箭的原理劉武周搞不清楚,但他畢竟在雁門關上吃過李唐軍的虧,所以竟是無師自通一般的很快就搞明白了神機箭的使用方法,也才大著膽子安排了今日決戰。
也就見得這時,隨著出戰騎兵的潰敗後撤,眼瞧著李唐軍也已經大著膽子全線壓了上來,便也聽得劉武周軍中突然就吹響了全軍後撤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