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雙方都是騎兵,所以這一仗的開頭打得毫無花俏。
雙方列陣於沃野之上,都是差不多以五百人一隊的規模結成一個個騎兵戰陣,而這種騎陣形製屬於隋軍的軍製,此時隋朝也剛亡不久,雙方倒也使得有模有樣。
按照《說唐》還有《隋唐演義》這些裏的套路,如此種兩軍對壘的情勢,本也該兩軍主帥出前碰麵,互相來一番唇槍舌劍的罵戰,然後再來上一場單挑,比拚一番主帥個人的武力值才對。
但實際上,這樣的情況在隋唐時代其實也是很少見的,正史裏倒也記錄了一些當時的少有的鬥將場麵,如在《隋書》之中就記載,隋朝大將竇榮定出征突厥阿波可汗,派人對突厥人說:“士卒何罪,你我應該各派壯士決一勝負。”
突厥於是派遣一驍將挑戰,竇榮定遣猛將史萬歲應戰,史萬歲出陣力斬其首而還。
《舊唐書》也記載了隋末單雄信曾在戰場上揮槊直奔秦王李世民,尉遲敬德躍馬大呼,力刺雄信墜馬。
不過今天這一場決戰,這類鬥將的盛況卻是沒有上演,雙方大概是對峙了約有半個時辰,幾乎也就是劉武周刻意給時間讓劉建成軍列好戰陣歇好馬力,便也讓人吹響號角,擊鼓而進。
此戰雖是決戰,但也不是打爛仗,也就見得率先出擊的劉武周軍並非是合軍齊出,而是在鼓聲的調動之下,先有原本列陣於中軍陣前的整十個騎兵隊伍開始前出慢跑準備發起攻擊。
李建成定睛一瞧,便也看出這十個騎兵隊伍當中,約有大半都是輕裝無甲的突厥人,主要的武器就是單兵短刃和騎弓,剩下小半則是身穿隋製鎧甲的府兵重騎,武器方麵多為長杆的槍矛。
那麼如此騎陣的作戰運用,很可能就是輕騎蝟集前陣尋機攢射,而後左右分流讓出中路,給後隊隋製重騎創造衝鋒實施鑿擊的機會。
李建成當然也認得,這種戰術屬於隋軍的常用基本戰術,而遇見這種戰術的應對之法,基本也就是照著葫蘆畫瓢,也派出一隊同樣的組合,直接迎麵懟上去也就是了。
當即李建成也命人吹響號角擊鼓進兵,調集了差不多同等數目的輕騎和重騎,也迎麵而上。
此時,雙方騎兵本陣相距莫約有個五六裏的樣子,留出的中間戰場倒也寬闊,也就見得兩軍各自派出了大約五千人馬,就在戰場中心位置對衝而出,不過眨眼的功夫就如兩股洪流一般撞在了一起。
由於戰術基本相同,所以雙方打得也是毫無花俏,基本上兩邊由輕騎組成的前鋒線在互相衝入弓箭射程之後,便是集體向對方發動馬上拋射,但僅限於每人也就能迅速射出三箭,跟著便硬拉馬韁驅使戰馬向左右分流。
不過,雙方的輕騎到底誰更精銳,也就在騎陣左右分流的這一瞬間給體現出來,這分流之前雙方不都是進行了馬上拋射麼,而騎弓本來就比步弓要軟,射程也自然不遠,就算借助奔馬提供的動能,拋射距離最多也就八十步左右,所以雙方輕騎在進入有效射程快速連珠射出三箭之後,接下來的戰術動作就是馬匹左右分流的同時騎手就要來個馬腹藏身,翻身躲在馬身側麵躲避敵軍射來的箭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