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戰前最後的準備(1 / 2)

“以諸位所見……”

所謂是……偏聽則暗,兼聽則明!李牧環視了眾人一圈,胸中雖是有了決策,卻還是從善如流的詢問道:“針對袁本初的冀州軍……我軍又該做何應對?”

“主公!此事易耳!”

“若是將袁軍的三路兵馬,看成是一條線上的三個節點。那麼……袁軍在天井關一線的中路軍,無疑是……最為疲弱的一個節點!”

“既然……袁軍將主力分散在左右兩側,於我軍而言……其中路軍……便是最好的突破口!

既如此……我軍可固守於河內郡獲嘉、河東郡襄陵城一線,先誘使天井關的袁軍……兵進我軍的波縣、軹縣一線,再乘機將其擊敗,後可突襲天井關!”

“若能破天井關,我軍便可繞過壺口關,直逼袁軍上黨郡的郡治長子城。屆時……袁軍在晉陽南下的主力軍,必然是不戰而退!”

“到了那個時候……不管是北上攻取並州的上黨郡、太原郡……還是與袁軍在汲縣一線的主力決戰,我軍都是擁有著戰場主動權!”

相較於諸葛亮,龐統更是擅長於戰術上的策劃。李牧話音剛落,早有決策、成竹在胸的龐統,當即,一臉慨然的朗聲說道。

“士元所言,深得兵法之精要耶!當真是……妙極……妙極耶!有士元妙極襄助,要破袁本初的冀州軍,隻在垂手之間耶!”

李牧思慮一番,心下深以為然,一瞬間,便是大喜不已,當即,朗聲笑道:“戰國時期……秦軍攻滅趙軍的時候,便是……先取上黨郡,以此為東進、北上的跳板。況且……自古以來,從西向東進兵……要想攻取河北(黃河以北的大片土地,包括並州、冀州、幽州三地!)者,必然是……先以並州為其橋頭堡!得並州者……則必得河北之地!”

“主公所言極是!”

諸葛亮甚是讚同的點了點頭,輕搖著羽扇,麵帶振奮之色的朗聲說道:“並州雖不是富庶之地,但是……其地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得並州之地者……

一來,可還保於南麵的關中之地,又可防守於塞外異族的南下;

二來,可以高屋建瓴之勢……東下河北平原之地,便於我軍的騎兵作戰,進而,取得富庶的河北全境;

此外,並州百姓體格健壯,又是崇尚武力,可最大限度的……解決我軍兵源的問題;

還有就是……並州多產良馬,對於我軍的騎兵,也是大有幫助!他日,待主公掃平天下……北伐塞外之時,有並州良馬裝備的騎兵,便有如是……如虎添翼!”

“孔明深謀遠慮如斯……我不及孔明多矣!”

“當年,我在遊曆並州之時……我還是一介並州布衣(此處,解釋一下吧,李牧自稱是並州布衣,是因為,他穿越在並州。李牧自稱是涼州布衣,是因為,根據他後世家鄉的所在,他是這個時代的涼州人!)之時,心中便已是想好了,要好生經略並州,將其作為自己的根據地。”

“何曾料到……我北伐鮮卑,建功之後,朝廷並不想讓我留在並州。當時……我又想到,涼州的地理位置與並州的相較……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故而……我便順勢選擇了涼州!”

“時間再往後……待平定董卓、李傕、郭汜的亂軍後,我本想著……待穩定關中局勢後,揮師北上,攻取並州,以為我軍的護翼。怎料到……朝廷又將並州之地,劃歸到了袁本初的麾下!師出無名之下……我隻得放棄攻伐並州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