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卐符號的知識文中會涉及(3 / 3)

(二)“卍”符號的本土說

近年來,中國新石器時代幾處遺址,……都發現繪有、刻有或印有“卍”符號紋樣之後,有人推測它起源於中國,由中國傳播到了外域。其理由是:早在6000-7000年以前,甘、青地區的先民們製做的陶器上已有“卐”符號,廣東、內蒙等地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發現類似符號,所以“卐”符號來自本土。“卐”是“巫”字的變體,三千年前甲骨文中的“巫”字,因為“巫”最早是太陽的信使,所以“巫”字的甲骨文也與“卐”字相近;在我國各地發現的岩畫中,如內蒙陰山岩畫、雲南滄源岩畫、廣西花山岩畫、連雲港將軍崖岩畫、四川珙縣岩畫等,都畫有太陽神或象征太陽神的畫像。太陽神一般頭部作圓形,光芒四射,或人物執太陽,或畫圓日形,圓形中畫有“卐”符號。不僅在西北的甘、青陶器圖案中發現“卐”符號,而且在中原腹地的新石器遺址中也出現了“卐”符號,還常見於商周甲骨文和青銅銘紋中。這些事實說明“卐”字的崇拜早在佛法傳入前就已存在了。

近年來,在西藏、青海等地陸續發現了古代岩畫地點,岩畫除動物、太陽、吉祥圖案外,還有岩畫“卐”符號。如西藏阿裏日土縣發現的日土岩畫就有“卐”符號演變進程序列圖。故有學者認為“卐”符號在西藏出現最早,並有著相當深刻的含意。之後在印度、漢地和西方也出現了“卐”符號,但在意義上有很大區別。也有人認為“卍”這個符號當初確實含有數字意義,被用來表示“九”。……“九”為神聖的數字,加以崇拜。

從考古發現的文物看,隋唐時期,“卍”符號已經成為日常器物的裝飾性主題。在銅鏡的演化史上,從唐德宗到晚唐時期,流行過“卍”符號鏡。在福建德化屈鬥官窯遺址,出土了以“卍”符號為裝飾的元代粉盒。清代“卍”符號錦大邊幾何紋栽絨地毯,那上麵連綿不斷頭的“卍”符號。

自唐以後,漢藏等民族服飾中常見“卍”符號紋樣,還含有多種寓意。漢族的民間服飾中,“卍”符號經過精心處理,“卍”符號四端延伸繪出各種鏈鎖花紋,綿長不斷,含有富貴不斷之意。有時“卍”符號還被傾斜處理,或拉長變形,“卍”符號的四方連續圖案給人以一種旋轉的動感,裝飾性很強。

安旭在《藏族服飾藝術》中指出:“卐”紋樣一直被認為是漢族傳統紋樣,人們習慣稱它叫花萬字,其實,它源於藏族先民之一的羌人文化。如果再追溯到更早的年代,在古波斯、希臘、印度地域均能看到它。秦漢以前,青海地區被稱為“羌戎之地”,青海馬廠文化屬羌文化先河。馬廠文化遺址分布地區,多為現在藏族聚居地區。至今在後藏地區,尚有藏族同胞把“卐”字紋繡在衣服背部,甚至刺在身上,成為文身符號,在藏族的其它裝飾品中也十分常見……。

在西藏林芝縣米瑞鄉雍珠則村境內的石刻碑上除了刻有藏文以外,碑麵下方雕刻有碑座,剖麵弧形,高20厘米,寬1。6米。座上雕刻出凸起的“卐”符號11個,帶有藏族苯教的色彩。碑上的內容為:在赤德鬆讚繼位之後,工布嘎波王子為維護小邦的利益,特向讚普奏請,重申舊盟:┅┅“昔,自兄弟分離,至父祖之時,官、民、人、神未分;至今,幸福昌盛,庶政猶如‘卐’之永固。然而如今,讚普內府諸官員,廣課賦斂,橫加差役,且有欺侮淩虐者。為使今後永得安寧,務祈大王賜一盟書詔文,以求永遠居於安樂也。

卡爾梅·桑木旦博士認為,苯教一個重要教義是把俄木隆仁作為宇宙中心,其標誌是九級雍仲山(符號為”卐“),山頂為一塊水晶巨石的形狀,稱壇城。山腳下有4條大江分別向4個方向流去,而且雍仲山周圍4個標準方向有4大宮殿,構成俄木隆仁主要區域。這裏提到了吐蕃人的一種古老的”方位觀“,即以雍仲山為中心,以恒河、印度河、悉達河、博叉河等4條大河分割中心大陸。據此有人推測:雍仲山的地形結構是”卐“最初結構的一種形體模擬物。即”卐“符號是吐蕃人最早的一種文字地理符號。

在嘉絨藏區流傳著苯教起源於當地的傳說。說是很早以前,嘉絨藏區的領主是女神和苯教的傳人。他們回到人間來傳播苯教。神仙變成了大鵬鳥,生下四個蛋,最後一個是花蛋,名叫拉西擁仲,受其父天神派遣,於鼠年龍日兔時乘龍駕臨德足(獨腳溝),與女神白龍公主益西紮西結婚,夫妻回拜天神父親時,天神父親安排他們去尋找一處為”卐“的地形居住,傳播苯教;此傳說也與地理有關。

還有一則傳說,”卍“符號是藏王鬆讚幹布的大臣祿東讚向唐朝求婚時作為路標而創。後來,這個”卍“符號在藏族地區流傳下來,象征著和睦團結、吉祥如意。

西藏拉薩大昭寺門前《唐蕃會盟碑》石刻藏文銘文內有”此威德無比雍仲之王威嚴煊赫“之句。苯教信奉”雍仲“為神靈字,並以左旋之”卐“字紋做代表。古代和近現代藏族民間流行以”雍仲“一詞為苯教寺廟名稱和苯教信徒的人名。在康區和嘉戎藏區,藏民舉行婚禮時,新娘到新郎家要在新娘坐的地方用青稞擺一個”卐“字。據說在木雅,人死後要在死者額頭畫一個”卐“字。

也有學界認為:苯教的標識”卍“是古代先民對太陽神的崇拜,逆時針方向是與古代先民對天體運行方向的認知,體現了自然崇拜的精髓。

”卐“符號隨著藏族文化的曆史進程留傳了幾千年。”卐“作為”永恒“、”永生“的標誌有著極其深刻的文化學涵義,在藏文化的深層結構裏一直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

二、”卍“符號的象征

”卐“符號從遠古至現在之所以沒有因歲月的變遷所湮沒,且在世界範圍內都曾經流行,表明它並不是一個一般意義的符號,而是有其特殊的內涵。”卐“符號最早為人類所奉的太陽神或火神之象征,及後指梵文喻‘胸部的吉樣標誌’,……屬釋迦牟尼三十二相之一。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曾把”卐“符號作為古代宗教的標誌。”卍“符號有兩種寫法、兩種含義,即順時針”卍“和逆時針”卐“,分別代表佛教和苯教。

目前學界對”卐“符號的象征寓意歸納如下:”1、是漢字中的一個“萬”字;2、鑒於此圖像出現於如來胸臆,故說其寓意為佛教“輪回”之說的表象;3、該圖像具備了漢字方塊的形式結構,故而說它是被遺失了的“刻劃在六千年前甘肅馬家窯彩陶文化陶器上的一個漢字”;4、由於這一符號曾鑄在我國戰國時期中山國以象征王權的青銅鉞上,故說此圖“是代表一個種族的圖騰符號,或是一種獨特的符號——族徽”,因而隸它是中國曆史上商周以來曾顯赫一時的北方狄族一支“白狄的族徽”;5、史前原始薩滿教“靈魂不滅”觀念可祖先崇拜的藝術表象,“而其功能則是原始社會人們的一種精神文化生活,為發泄情感、表達願望、表示意誌,意在祈求祖先賜福、消災免禍為其自身的目的。所以”卐“符號圖像,便是原始宗教通過它團結民族、保護族人或謀事有成的信仰藝術表記”。

此外,還有如下觀點:一是認為“卍”紋樣有可能從太陽圖案演變而來,故說此圖象征著“太陽崇拜”;二是認為象征生殖崇拜的表象;三是認為“卍”紋樣在馬家窯文化中是蛙肢紋的抽象變形;四是認為“卍”紋樣是用來記事的;五是認為太陽或火的象征;六是象征風輪。七是在西藏原始苯教中具有吉祥和生命不息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