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淩起.生態農業概念歧義的辨析與整合.福建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18(3):91~96
2.丁澤霽.世界農業發展格局與趨勢.北京:農業出版社,1981:13~46
3.嚴力蛟.中國生態農業.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1~9
4.習近平.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走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學習與研究,2007,3:18~20
5.賈蕊,陸遷,何學鬆.我國農業汙染現狀、原因及對策研究.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6,8(1):59~63
6.雷鳴,秦普豐.中國農村生態環境現狀與可持續發展對策.環境科學與管理,2006,31(9):132~134
7.許誌信,殷伊春.濫用草原與土地荒漠化和沙塵暴的發生.內蒙古草業,2001,13(3):1~5
8.王燁,朱琨.我國水資源現狀與可持續利用方略.蘭州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4(5):77~80
9.黃海濱.農村水資源管理與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安徽農業科學,2007,35(12):3636,3653
10.章力建,朱立誌,蔡典雄,等.農業立體汙染防治中循環經濟的運作機製與模式.農業技術經濟,2005(3):2~5
11.賀峰,雷海章.論生態農業與中國農業現代化.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2):23~26
12.彥景辰,雷海章.世界生態農業的發展趨勢和啟示.世界農業,2005,1:7~10
13.孫永明,李國學,張夫道,等.中國農業廢物資源化現狀與發展戰略.農業工程學報,2005,8:169~173
14.劉飛燕.關注農產品安全,倡導綠色消費.商業研究,2002,12(下半月版):147~148
15.董豔梅.實施原產地保護初探.經濟問題探索,2004,6:22~24
16.戴錦.生態農業:分散化經營與產業化經營.農村經濟,2004,12:55~57
17.黨燦華.論我國生態農業產業化的曆史必然性.集體經濟研究,2007,219:186~187
18.陶陶,羅其友.農業的多功能性與農業功能分區.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4,25(1):45~49
19.陶武先.現代農業的基本特征與著力點.中國農業經濟,2004,3:4~13
20.曹俊傑.生態農業、效益農業與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經濟問題,2002,3:59~60
21.李文華.生態農業——中國可持續農業的理論與實踐.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59~75
22.胡人榮,餘長義.我國生態農業發展現狀與展望.生態農業研究,2000,8(3):95~98
23.楊正禮.當代中國生態農業發展中幾個重大科學問題的討論.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4,12(3):1~4
24.鄭軍,史建民.我國生態農業研究述評.山東農業大學(社會科學版),2007,1:91~97
25.李文華,閔慶文,張壬午.生態農業的技術與模式.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26.陸兆新.果蔬貯藏加工及質量管理技術.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27.肖錫湘,上官新晨.輻照保鮮技術及其應用.安徽農業科學,2006,34(10):2193~2195
28.武紅.減壓貯藏技術的研究進展.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04(4):56~57
29.丁勇,李百戰,孫純武,黃忠,劉憲英.我國貯藏保鮮產業發展綜述.製冷與空調,2005(1):61~64,74
30.徐妙雲,陳誌敏.有機廢棄物飼料資源化的研究進展.飼料與畜牧,2007(3):17~19
31.潘瓊.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技術.畜牧獸醫雜誌,2007,26(2):49~51
32.陳德明.食用菌生產技術手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上海:2001
33.陳小滸,宋金悌,方芳.食用菌生產新技術.南京:南京出版社,2005
34.李月梅,賈蕊.無公害食用菌生產技術規程的製定研究.安全與環境學報,2007,7(2):144~147
35.陳功,賀蘭芳.西部水土流失區適宜草種及其篩選原則.種子,2004,23(3):54~57
36.李洪勳.草帶在防治坡耕地土壤侵蝕中的作用.草業科學,2005(1):94~97
37.江萍,宋於洋,王學君.木本油料樹種文冠果栽培技術體係初探.林業科技,2007(3):22~23
38.胡建忠.沙棘作為農村能源植物開發的可行性分析.國際沙棘研究與開發.2004,2(4):36~43
39.李誌棟,劉炳友,呂振濤,王佰彥.沙棘的開發現狀及效益淺析.中國西部科技,2007(3):27~29
40.駱世明.農業生態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41.雲正明.農村庭院生態工程.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42.林金樹.優化生態環境,發展庭院經濟.福建農業,2006(10):3
43.李新平,黃進勇,馬琨,王兆騫.生態農業模式研究及模式建設建議.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1(9):83~85
44.胡平,趙寶義,周曉麗,許守國.翁牛特旗“四位一體”庭院生態經濟模式試驗示範及效益分析.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06,29:60~61
45.杜社妮.庭院生態農業的模式及效益評價.北方園藝,2003(2):6~8
46.劉隆旺,周水平,黃華古,劉小思.發展江西農戶庭院經濟實施方案的研究——(Ⅱ)關於規劃設計、政策服務.江西農業大學學報,1998,20:277~282
47.李繼均.農家庭院綠化及其模式要多樣化.國土綠化,2004(10):34
48.薑方.庭院綠化種植.湖北林業科技,2002(1):63
49.盧良恕.中國立體農業概論.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9
50.安淑蘋.北方農家屋頂養綠萍技術及生態經濟效益.生態學雜誌,1997,16(1):74~77
51.劉克輝.立體農業工程技術.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52.侯燕軍,陳軍鋒,鄭秀清.雨水集蓄利用技術——水窖在秦安縣的應用與發展.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6,37:77~79
53.朱瑋.水窖在黃山小流域的應用.2005(9):46~47
54.索金玉.集雨水窖工程技術.農村科技開發,2004(10):17
55.肖國舉,任萬海,劉一祖,陸元國.窖蓄雨水與農作物補充灌溉技術研究.幹旱地區農業研究,1999,17(3):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