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市場營銷調查方法(1)(2 / 3)

3.收聽法

通過廣播、電視、報紙、雜誌、網絡等,收集各種政策法規和經濟信息。

4.谘詢法

向企業內部專家和外部專家征詢所需的信息資料。

5.采集法

到訂貨會、展覽會等場合,現場采集大量企業介紹、產品介紹、產品目錄等資料。

6.互換法

用本企業的有關資料換回所需的對方資料。

7.購買法

花錢購買專業谘詢機構、行業協會、信息中心等出版的市場行情資料和市場分析報告。

8.委托法

委托專業市場研究公司收集和提供企業產品營銷診斷資料。

五、文案調查法的步驟

文案調查應包括以下幾方麵的步驟。

1.確定調查目的

運用文案調查法必須首先明確調查的目的,即明確這樣幾個問題:為什麼要調查、調查結果的用途、調查結果的需要者。隻有調查的目的明確,才能準確確定調查內容。

2.確定調查內容

根據調查的目的確定需要收集的信息資料。

3.評估企業現有的資料

企業現有的資料是指企業內部有關部門已經取得或已經積累起來的統計數據、財務資料、業務資料和其他資料,這些資料獲取容易、方便、迅速。調查人員首先要收集現有資料,然後再評估審查現有資料是否能夠完全滿足本次調查課題的需要,如果能滿足就不必再收集企業外部資料,如果不能滿足需要就要分析還缺少哪些資料,從而通過外部途徑收集。

4.確定外部資料的來源渠道

外部資料的來源渠道很多,調查人員必須考慮調查目的、調查內容等因素,選擇一種或幾種來源渠道。如果資料提供方是各種經濟信息中心、專業信息谘詢機構、各行業協會和聯合會等機構,還要考慮它們的信譽、專業化程度和服務水平。

5.確定具體的調查方法

如前所述,外部資料獲得的方法很多,調查人員要根據確定的調查內容、每一種方法的優缺點確定具體的調查方法。一般來說,外部資料需要多種方法組合運用才能收集到。

6.收集、篩選、分析資料

調查方法確定後,調查人員就要開始收集外部資料。資料收集到手後,還要對資料進行篩選,即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保留下的資料需要進行分析,即通過彙總、統計得出調查結果,根據調查結果得出結論。

7.撰寫調查報告

任何調查最後都必須形成調查報告。文案調查報告與實地調查報告的結構一樣。

六、文案調查法的原則

文案調查法的關鍵在於如何快捷、科學、全麵收集有關的文案資料。要保證文案調查法成功應用,文案資料的收集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針對性原則

即文案資料的收集必須針對市場調查的目的、任務來進行。要把與調查主題密切相關的資料收集出來,要把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用的資料收集出來。

2.係統性原則

即文案資料的收集,必須全麵、係統,能滿足市場調查課題的要求。為此,要通過各種信息渠道,利用各種機會,采取多種方式廣開信息源,大量收集各方麵有價值的文獻,並且在時序上要保持連續性,以便獲得客觀反映事物發展變化情況的資料。

3.時效性原則

文獻資料大多數是曆史性資料,要求調查人員在資料的收集過程中,必須考慮資料的時間背景,摒棄過時的、與目前市場情況不相符的資料內容,確保收集的資料能夠準確反映調查對象的發展規律性。

4.經濟效益性原則

文案資料的收集必須要考慮其經濟成本和使用後的效益。文案調查的好處就是省時省錢,如果費用支出過高,就失去了它的經濟效益。

七、文案調查法的優缺點

1.文案調查法的優點

(1)資料收集過程比較簡易,組織工作簡便,二手資料比較容易得到,相對來說比較便宜,並能較快地獲取。因此,能夠節省人力、調查經費和時間。

(2)文案調查具有較強的機動性和靈活性,能夠較快地獲取所需的二手資料,以滿足市場研究的需要。

(3)文案調查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製,通過文獻檔案資料的收集和分析,不僅可以獲得有價值的曆史資料,而且可以收集到比直接調查範圍更為廣泛的多方麵資料。

(4)由文案調查收集的資料都是書麵形式的,因此不受調查人員和被調查者主觀因素的幹擾,反映的信息內容更為真實、客觀。

2.文案調查法的缺點

(1)文案調查依據的主要是曆史資料,其中過時資料比較多,現實中正在發生變化的新情況、新問題難以得到及時的反映。

(2)所收集、整理的資料和調查目的往往不能很好地吻合,對解決問題不能完全適用,收集資料時易有遺漏。

(3)文案調查要求調查人員有較紮實的理論知識、較深的專業技能,否則在工作中將力不從心。

此外,由於對文案調查所收集的資料的準確程度較難把握,有些資料是由專業水平較高的人員采用科學的方法搜集和加工的,準確度較高,而有的資料隻是估算和推測的,準確度較低。因此,應明確資料的來源並加以說明。

第二節訪問調查法

一、訪問調查法的含義和特點

訪問調查法又稱詢問調查法,就是調查人員采用訪談詢問的方式向被調查者了解並收集市場情況和信息資料的一種方法,它是市場調查中最常用的、最基本的調查方法。訪問既可以通過口頭語言訪問,也可以采用書麵訪問。

訪問調查與其他市場調查方法比較,有以下特點:

1.訪問調查

訪問調查是調查者與被調查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也是人際溝通過程。

訪問調查法一般是調查者(即調查人員)提出問題,被調查者(即被調查人員)回答問題的過程。這一過程不是單向作用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具體一點說,調查者在訪談過程中不是單方麵進行,不僅是調查者提出詢問作用於被調查者,而且必須由被調查者通過回答詢問作用於調查者,這樣才能達到訪問的目的。如果隻有調查者的詢問,而無被調查者的回答,就不能稱其為訪問調查。訪問過程中,調查者要努力掌握訪談過程的主動權,積極對被調查者進行影響、作用,激起被調查者回答問題的願望。

2.訪問調查效果

訪問調查效果,不僅取決於調查者的素質,而且也取決於被調查者的素質和合作態度。

觀察調查、實驗調查的效果隻取決於調查者本人的素質和工作態度,一般不取決於被調查者的素質和合作態度。而訪問調查則不同,其調查結果受訪談雙方的態度和素質的影響。如被調查者肯不肯回答問題、回答多少、真實程度如何,都會影響調查結果。

二、訪問法的類型

1.根據對訪問內容是否進行統一設計分為標準化訪問和非標準化訪問

標準化訪問也稱有結構訪問,是指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有一定結構的訪問問卷進行訪問,整個訪問過程是在高度控製下進行的。標準化訪問的最大好處是,便於對訪問結果進行統計和定量研究,便於對不同被調查者的回答進行對比分析。但是,這種訪問方法缺乏彈性,難以靈活反映複雜多變的社會現象,難以對社會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同時也不利於充分發揮調查者和被調查者的積極性、主動性。

非標準化訪問也稱無結構訪問,是指事先不製定統一的訪問問卷,隻根據訪問目的列出粗線條的訪問提綱,由調查者和被調查者根據提綱自由交談。非標準化訪問,有利於充分發揮調查者和被調查者的主動性、創造性,有利於適應千變萬化的客觀情況,有利於調查原設計方案中沒有考慮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有利於拓寬和加深對社會問題的研究。但是,這種方法對調查者的要求較高,對訪問結果難以進行定量分析和對比研究。

2.按訪問方式不同分為直接訪問和間接訪問

(1)直接訪問就是調查者和被調查者進行麵對麵的交談。這種調查方式具體又有“走出去”和“請進來”兩種,前者是調查者到被調查者中去進行訪問;後者是請被調查者到調查者安排的地方進行訪問。

(2)間接訪問是調查者通過電話或書麵問卷工具對被調查者進行訪問。這種訪問方式,由於調查者與被調查者不直接見麵,所以稱為間接訪問。

3.按訪問的物質載體不同,分為口頭訪問和書麵訪問

(1)口頭訪問是指調查者通過口頭語言對被調查者進行訪問,它包括麵談訪問和電話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