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9章 叛國之罪(1 / 2)

黎狸與百裏婧不熟,從未見過她瘋狂歇斯底裏的時候,一直覺得百裏婧無所不能,所以,聽百裏婧這麼一說,頓時放心了不少,臨走時卻又回頭補充了一句道:“婧公主,哪怕任何人都不相信赫將軍,也請你一定要相信他……”

她跑得臉色緋紅,長命鎖上的鈴鐺聲越走越遠。

“公主,宮裏的轎攆到了。”

黎狸剛走,就有人來報。

百裏婧回頭對墨問道:“我要進宮去了,你好好在家休息。”

她的眼神太平靜,讓墨問心裏莫名一慌,似乎就快要抓不住她似的,忙握著她的手,寫道:“我陪你去。”

“不用了。”她笑了笑,“禁足令已經解除,我長了許多教訓,不會再胡來了。放心吧。”

她拒絕的意味十分堅決。

墨問不好再堅持,隻得放了手。

一路將他的妻送上華貴的轎攆,墨問站在原地目送宮人抬著她遠去,長長歎了口氣,司徒赫被俘,他即便想救,也有心無力,他的妻又能做什麼呢?

果然不出墨問所料,對於司徒赫被俘降敵一事,朝廷一片嘩然。

盡管司徒大元帥堅持司徒家絕不會做出不忠於大興的事,且以項上人頭擔保司徒赫不會投敵,與司徒家交好的朝廷大員也替司徒赫開脫,可是,邊關路遠,這些空洞的言辭毫無說服力。

另一邊,以黎國舅為首的勢力則義正言辭地陳述此事的弊害,司徒赫降敵一事亂了軍心,亂了朝野,亂了大興社稷,理應嚴懲不貸。

朝堂上吵作一團。

景元帝撫著額頭久久不言。

黎戍夾在朝臣裏急得團團轉,終於鼓足勇氣跪下道:“陛下!赫將軍自入行伍,數年來戰功顯赫,為大興殲敵無數,且司徒家本就是當朝顯貴,他除非是腦子被門夾了才會投降突厥蠻子啊!”

最後這句粗魯不堪的市井話一出口,朝堂立刻安靜了,人人都望著黎戍。黎國舅氣得恨不得上前去活活打死他,他的門生裏頭都沒有這種吃裏扒外的東西,何況是他的親生兒子!

黎戍在朝堂上素來低調,渾身不自在,什麼時候引起過這些人的注意,可他還是硬著頭皮往下說:“陛下,哪怕赫將軍真的降了突厥人,也定是不得已而為之,想那突厥蠻子何等凶殘,使一使緩兵之計也無不可,反正,兵書上說,兵者詭道,兵不厭詐!請陛下明鑒!”

黎戍的話剛說完,立刻引來反駁:“陛下,不是每個人都有不屈的氣節,司徒小將軍畢竟年輕氣盛又魯莽衝動,誰能保證他在突厥蠻子麵前沒有泄露我大興軍機?更何況,司徒家戍邊西北多年,又掌控南方諸州和京衛軍大權,換句話說,整個大興的軍權都被司徒家一手操控,這種隻手遮天的權勢,怎能不令人生畏,若是司徒家起了謀反之心,試問又有誰能攔得住呢?”

“胡說八道!”司徒大元帥怒視著那人,大喝了一聲。

黎國舅的門生顯然個個有備而來,一步步引司徒家入套,司徒大元帥越是惱羞成怒越是趁了他們的意,另一人又出列道:“方才劉大人所言也許有些過激,但是臣想,若司徒家沒有謀反之心,大可坦坦蕩蕩地向陛下證明。西北三州除了薊州晉陽王府的十萬藩軍,常駐軍三十萬人,加上戰時屯兵三十萬,總計六十萬將士,皆聽從司徒大將軍一人指揮獨斷,難免會有紕漏。更何況,此番司徒小將軍降敵,致使軍心潰散,民心動搖,將大大不利於後續的戰事。臣懇請陛下收回司徒大將軍北疆軍權,分權於各州都指揮使,確保我大興在與突厥的戰事中萬無一失!”

多年的恩怨終於借此契機全部抖出,這是景元帝的心病所在,也是黎家長久以來最想解決的大事,如今司徒家進退兩難,如果還是將兵權緊握不放,即便景元帝肯,也難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老臣以為此事不妥,戰事進行到一半,若貿然更換主帥,讓將士們作何感想?邊患為重,國難當頭,一切都應以驅逐突厥人為先!”吏部尚書楊弘出列道,他並非司徒家至交,更不附和黎家,因此他的話秉持著公正之心,最能讓人信服。

景元帝自始至終不曾開口,不評價誰是誰非,在聽罷楊弘的這番話後,總算找到了一個台階下,蹙眉道:“此事容後再議,朕要好好想一想。退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