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阿凡提:騎著毛驢的智者(1 / 3)

大門關閉著,是為了我的朋友;

大門打開著,是為了我的敵人。

阿凡提,一個傳說中、現實中都存在的智者,墓碑上表達了他對世間人的熱愛和真性情。每個幼時喜愛聽故事的人都不會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童年的記憶裏對阿凡提的印象應當是他騎著毛驢,充滿睿智並且總愛捉弄為富不仁的家夥。

事實上阿凡提並不僅僅存在於故事和傳說當中,也存在於真實的曆史中。因為關於阿凡提的故事﹑傳說﹑笑話﹑寓言﹑趣聞逸事﹐來自四麵八方﹐神奇的傳說多於真實的事跡﹐所以並不能夠從人們的戲說中查找到他生活的每個細節和具體的作為,有的隻是一些掠影。

土耳其人“納斯爾丁·霍加”

現實中的納斯爾丁·霍加出生於1208年的土耳其,“阿凡提”和“霍加”都是當地人對於他人的尊稱,意思是“導師”或者是“老師”,這和中國古代對於操行高尚、充滿智慧的人尊稱為“子”一樣。

和動畫裏悠哉地到處捉弄富人、幫助窮苦人家的形象有所不同的是,年輕的納斯爾丁生活得並沒有那麼悠哉。

中世紀土耳其的人治並非那麼令人滿意,少年時期的納斯爾丁對伊斯蘭法律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無數的積澱和研習法律條文,終於小有名氣。

此時的納斯爾丁懷著自己的憧憬來到文化環境較好的阿克西爾城,並在那裏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恩師大學者毛拉維·魯米,學習伊斯蘭蘇菲主義學說,提倡對人的欲望進行節製。在不久之後他擔任了當地的法官。對於癡迷於法律的納斯爾丁來說,他實現了自己的抱負將它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和事業當中。從人們給他的稱號便可以看出納斯爾丁是一位得到民眾支持的法官。不僅如此,他一生講過無數生動的故事和笑話,在中亞、阿拉伯和中國廣為流傳,為人正直,幽默樂觀,可以說,他是智慧和詼諧的代名詞。

緊閉的墓門

至今為止,所有和他有關的傳說和記載的故事,大多是關於他如何用聰明、機智、幽默的語言嘲笑了愚昧、無知的人,如何去諷刺統治者的荒唐、殘暴,進而同情底層的窮苦人。因此,幾百年來,阿凡提的笑話和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中世紀的土耳其必然不是童話王國,阿凡提作為一個精神導師的存在並不僅僅是他的正直,也是由於社會的陰暗麵所映襯出來。

據說阿凡提有他獨特的騎毛驢風格,和古代傳說中八仙過海中的張果老相似,同是背朝前、臉朝後。對於這一點他曾經對自己的學生解釋說:“假如我麵朝前騎在毛驢上,你們就會落在我的背後;假如你們走在我的前麵,那我又隻能看見你們的背脊,因此我選擇了一種最好的騎毛驢的辦法,就是背朝前、臉朝後,這樣就解決了一切難題,而且能更方便地看著交談的人,這樣也就顯得更有禮貌。”

從他的自嘲可以看出,他走在人們的前麵,並不是為了讓人望他的項背,也並非樂於以領先者的身份,看身後的人在苦難的生活中行走,或者在人群後隨波逐流地觀望。在阿凡提的一生裏,他做過學者,研究法律的同時研究神學,在對社會現存問題的苦苦思索當中尋找自己的答案。

阿凡提活到77歲高齡,最後在土耳其南方的阿克謝希爾城逝世,他的墳墓至今尚存。應該說,他的墳墓是根據他的最後一次自嘲,也是他的遺言建成的。他的墳墓不是埋在泥土裏,而是建在四根柱子上。柱子四周空空,沒有砌牆,但是在墓地前麵的大門上,卻裝上了兩把無法打開的大木鎖,誰到這裏一看,都會不由得發笑,心想如此潦倒的人,他的墳墓怎麼會有防盜的需要。門邊岩石上刻著他生前說過的一段話:

大門關閉著,是為了我的朋友;

大門打開著,是為了我的敵人。

大門關閉著,是為了提醒思念自己的朋友珍惜自己寶貴的生命,無須擔心他獨行,即是在和老朋友們說你們不必過來,我不願現在打開這扇門和你們在另一個世界相聚。這時的阿凡提隻是表達普通人的情感,他在離開這個世界之時,仍然牽掛著他的親人和朋友。

大門打開著,是他並沒在肉體的死亡後丟掉通往真理的鑰匙,和他與齷齪、愚昧抗爭的武器,那些都掌控在他自己手中,戰鬥的大門一旦打開,自己將會成為敵人的掘墓人,並且十分歡迎對方的到訪。這段碑文充滿哲理和正義感,對比強烈,愛憎分明。

愛講故事的人

據說現實中的阿凡提是個愛講故事的人,他講過這麼一個叫作“鳥語”的故事:

阿凡提誇耀自己說:“我懂得鳥語。”這話讓皇帝聽到了。皇帝就帶著阿凡提去打獵。走著走著,碰到了一座塌毀了的土牆。皇帝在土牆下聽到一隻貓頭鷹在“咕咕”地叫,就問阿凡提:“你聽它在說什麼呢?”“它這樣說,”阿凡提回答,“如果皇帝還是這樣往下壓榨,不久他的國家也就要跟我的老窩一樣了。”

聽懂故事的人就會懂得阿凡提並不隻是代表某些有著超乎常人智慧揶揄愚蠢者的聰明人,而是一種對待愚昧者和對待生活的態度。即便是遇到哭笑不得的苦難和你無法理解的庸俗,也要發出你應有的聲音。懂鳥語的不是阿凡提,而是這個國家裏飽含苦難的人民。

有人說阿凡提的故事是後來者的杜撰或者是對生活的某種美好的期望,不管是當時還是現在的人們,航行在漆黑的海上需要一盞燈指明方向。這或許不僅僅適用於一個人,甚至可以適用於一個團體,一批人。他的故事之所以被改編成動畫片而廣泛流傳於孩子中間,那其中充滿道德教化的是最被人們所信賴的。一個智者最難得的不是他的一生過得明白而豐富,最難得的是他教會很多人如何去麵對生活,如何去享受我們手中能觸碰的財富。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無論是誰,想到一個滿臉絡腮胡子、倒騎著毛驢、樂嗬嗬地向你走來、問你有什麼麻煩的人,總能會心一笑。

大衛·奧格威:廣告教皇

給我本書、水果和法國酒,以及好天氣。

他曾經一貧如洗,也曾因為考試沒通過被學校開除。迫於生計,他在各種工作間遊走,他曾經做過廚師、銷售、市場調查員、文書,等等。直到38歲,他才真正接觸到他自己理想的工作,從此一發不可收,被稱為是“廣告人的完美典範”。在他的客戶中,世界巨頭企業比比皆是,好友遍及美國、英國和法國的政府。他說天堂就是“隻要有書、水果以及法國酒,再加上好天氣”,他就是大衛·奧格威——奧美廣告的創辦者。

廚師、推銷員、情報員、農夫

1978年,奧格威發布了自傳《大腦、生血和啤酒》,其中一章《隧道盡頭的光亮》的開篇,他這樣寫道:“我曾經在不同的空間裏生活,經過我人生的不同階段——巴黎的廚師,蘇格蘭的爐具銷售,好萊塢的民意調查員,阿米什人的農民,直到最後我創辦了廣告公司。”

1911年6月23日,奧格威在英國出生。後來進入到牛津大學,但因為考試沒有通過最終被學校開除,他認為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徹底的失敗。“我本來可以成為牛津校園中的明星,但卻因為考試屢次沒有通過最終被學校趕出校園。”

後來,奧格威來到了巴黎,在皇家酒店從事廚師的工作。雖然這段職業隻維持了短短的一年,但卻足以讓奧格威擁有十分優秀的廚藝並因此受益一生。而且,在那裏因為看到了廚師長雷厲風行的工作態度,也讓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後來倡導的很多管理製度與這一點是有密切關係的。在談到這段職業經曆的時候,他這樣說:“廚師長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曾經當麵看到他開除廚師,原因僅僅是因為這個廚師沒有把蛋糕做好,一點情麵都沒有。這樣的狀況讓我很吃驚,但是酒店裏麵的其他廚師卻以在這裏工作而感到驕傲,他們認為他們是在全球最好的廚房裏麵工作。這種榮譽感就像是現役的海軍,時刻想著為軍爭光。”

1932年,奧格威21歲,他離開巴黎,在蘇格蘭開始做爐具的推銷員。每天來往於各個酒店、修道院或者是在古堡。他的語言,以及他在巴黎學到的高超的烹飪技術,讓他的銷售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並且他曾經為公司編寫了一部銷售手冊,這本銷售手冊後來被《財富》評為“曆史上最好的銷售手冊”。

他在這本書的前言中寫道:“英國一共有1200萬個家庭,其中有100萬家庭擁有汽車;但是擁有將軍牌廚具的家庭隻有1萬個。買得起汽車的家庭都是可以買得起將軍牌廚具的。”就算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也是十分精彩的一段廣告。而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他才僅僅24歲。

有一次,奧格威將一個將軍爐賣給了一位羅馬天主教的大主教。爐子裝好之後,過了一個星期,這位聖人找到奧格威,說是其他教區的很多女修道院邀請他。奧格威用了三個月的時間,跑遍了蘇格蘭,拜訪了每一家女修道院。每一個修道院的主持都在等待他的上門,他們早已經準備好了在購買合約上簽字的筆。這樣突出的業績顯示了奧格威超強的銷售能力。

1936年,在他哥哥的幫助下,他進入了倫敦的一家廣告公司,得到了一份實習的崗位。這家公司送他到外國去學習廣告相關技術,這讓他成長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