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張雪鬆遭土匪劫持(1 / 2)

過完中秋節,就到了大量收購山貨的高峰期,長白山裏特產的幹果類產品:榛子、鬆子、核桃等。菌類:元蘑、榛蘑、鬆茸、青蘑、鬆樹傘、玉皇蘑、掃帚蘑、秋木耳等等。以人參、鹿茸、靈芝為代表的名貴地產中藥材更是不計其數。

為多收貨收好貨,少花錢多收貨,張雪鬆想出一個走鄉竄鎮貨郎賣貨的方法,他對梁冬梅說:“大量收貨的高峰期到了,我準備帶著他倆下到十裏八村去收山貨,不知你和大姐兩人在家守攤行不。”“我倆在家守攤到沒問題,我不理解的是,現在老百姓手裏都缺錢,秋天趕山采些山貨,就得賣出去變現,他們急著賣還唯恐不及,還用得著咱們人吃馬喂的下去收麼?”梁冬梅之前隻和父親出去賣過藥材和山貨,沒有見到過有人進山收貨。張雪鬆說:“現在一是老百姓正忙於秋收,沒有時間出去賣;二是咱家在這開了山貨莊,除了本鎮子的人,下麵的村村屯屯不一定知道,我想就此宣傳一下,將來本鎮周邊的村屯有人出貨,再也不用舍近求遠,如果我們收購的時候,能適當放開一點價格,說不準還能引來更遠的雇主前來賣貨。”“那倒好了,行,你們去吧,路上注意安全,遇見鬼子和漢奸繞著彎走。”梁冬梅聽張雪鬆說的話有道理,欣然同意。“我們幾個老爺們能有啥事,你和姐在家注意些就行,有嘎咕鬧事的,千萬忍住,別耍小姐脾氣吃了虧。”張雪鬆叮囑一番,帶著兩人趕著一掛大車下鄉收貨去了。

走到一個岔路口,江小波感覺不對勁,問張雪鬆:“哥,咱這不是去虎頭崖了麼?”“對,先去虎頭崖。”“虎頭崖有啥貨收啊?”駕車的關宏山哈哈大笑說:“這裏的門道你就不知道了吧,別急,到了你就知道了。”馬車停到崖下,張雪鬆問江小波:“能上去不?”江小波晃頭。張雪鬆取出飛索,甩到崖壁上,三個騰躍上到崖頂,打開吊繩,

先吊下一麻袋大米,然後將歪把子機槍和一箱子彈吊下去。

關宏山抱著機槍等張雪鬆下崖,張雪鬆下來,他問:“你把這槍拿下來啥意思,你知道怎麼用了?”張雪鬆笑著說:“我前兩天去玉皇城幹啥了。”關宏山指著張雪鬆的臉說:“學會了。”“大哥想用這槍麼?”張雪鬆反問。關宏山說:“太想用了,這槍子彈足,打起來比衝鋒槍還過癮。”張雪鬆說:“那好,現在我就教你怎麼用,完後你就到山後去練,什麼時候你覺著能把這挺機槍使順手了,你就帶著槍和剩下的子彈回榆林。”“好,好。”關宏山高興的直點頭。江小波瞅著不願意了,“哥,你偏心眼吧,這好的槍,你咋不給我使啊。”“就你這小體格吧,端著都費勁,別說打了,再鍛練一年半載吧。”江小波不服氣的“哼。”一聲,還是乖乖的站在他們邊上,看張雪鬆教關宏山怎麼使歪把子機槍。江小波本就聰明又有文化,張雪鬆邊講邊做示範,做一遍他就學會了,連教了關宏山三遍,他才勉強學會。

張雪鬆的馬車出了虎頭崖山口,江小波問他說:“哥,咱收山貨還帶大米幹啥?”“這一秋收貨得花不少錢,咱手裏頭沒有那麼多錢,我尋思著這些大米咱也不能都吃了,賣主願意的話,咱可以用大米換山貨,你知道,咱這長白山裏,日照時間短,白水、鬆江和濛山還有長石這四個縣,基本不種水稻,大米很金貴,等咱第一車貨收齊了,送玉皇城的時候,就按楊大哥說的,順路再帶回些白麵油鹽醬醋什麼的存店裏賣,這樣的話,送貨車去回不空趟,給店裏還增加了經營項目,品種多店就活泛。”“是啊,做生意不光是底子錢厚,還要活,讓手裏的錢轉起來,生意就越做越紅火。”“嗬嗬,小波,你就是個人才啊,以後不管生意上還是訓練和打仗方麵,多幫哥出出點子。”張雪鬆欽佩的說。“啥人才呀,弟就是比哥多念幾年書罷了。”“有文化腦子就靈驗,那日本話你學得怎麼樣了?”“哥不是從楊大哥那搞了一套課本麼,日常用語學得差不多了。”張雪鬆加料說:“差不多不行,必須學深學透,張口說出話來,得比日本人還日本人。”江小波說:“那咱手裏的課本不行,還得弄套高級課本。”“行,書的事我管,你學的時候教冬梅也學,她有文化,也能學會。”江小波問:“哥,你咋不學。”“我中國字還沒學全呢,等把中國字學透溜了再說吧。”張雪鬆心裏裝得事太多,安定不下,怎麼能有心思學習文化。

兩人說著話,就走出了大山溝。他們車上插著一麵白布做的旗幟,上麵用紅顏色寫有“收山貨”三個大字。進到村裏江小波就開始吆喝“收山貨了,哪家有山貨出來賣啊—”,一會就圍上一推人,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問:“哎,你們收山貨啥價格啊?”江小波見有人問,心裏樂嗬,馬上笑著問:“大嫂,我們收的種類太多,你說說你家都有啥山貨要賣啊?”“榛子、蘑菇、核桃,還有挺多的。”“那我問你,以前的收貨商榛子給你多少錢啊?”“有等,一毛、兩毛、三毛不一樣。”江小波看一眼手裏的價格單,覺著還有剩餘,說:“大嫂,這就對了,我們也有等級,這樣吧,你把貨拿過來,我們看等級,稱完以後,按他們給你的價格加一成行不?”“那當然好了。”那位大嫂轉身時,呼啦啦就跟著幾個人都回家取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