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就這樣,白瑤很快便進入了夢鄉。
……
“縱橫捭闔乃萬物之先,是方略、圓略、出入的門戶。治世安民,一統天下,兵非良策。擁力而避戰,交言而弭兵,不戰而屈人,以戰而止戰才為上策。”白發老者捧書席地授法,參與商都非常認真地聽課,有疑問的話也會及時地提出來。
“兵機大事在知己知彼,要有致勝之謀,必須審其情,定其基。掌握敵隋要快、要全,暴露給敵人的要少、要慢,陰謀與陽謀,陽謀與陰謀,方略與圓略,圓略與方略,要交替運用,不可固守一端。兵無定策,策無定形,使人無可乘之機,這就是‘天神’。”
“君臣上下之事,有親有疏,有遠有近,君臣之間遠遠聽到聲音就思念,那是因為計謀相同,等待他來決策大事。在這種情況下君主要重用,將帥就要出仕,建功立業。如果在君主近前不被任用,那是計謀不合,在這個時候卸甲歸田才是上策。”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是自然的。聖明君主,見到世事有了裂痕,就要設法去抵住,而抵法有幾種,世可治則抵而塞之,不可抬則抵而得之。五帝的政權就要奪取,諸侯之間的征伐是不可勝數的,這時參與爭霸才是上策。”
“凡要決定遠近征伐,就要權衡力量優劣。要考慮敵我雙方的財力、外交、環境、上下關係,那些有隱患的就可征服。征服的上策,是靠實力去威懾。然後,令其或縱或橫,或南或北,或東或西,或反或複,聽我擺布。”
“各國之間或聯合,或對抗,要成就大業,需有全麵計謀,要能攜四海包諸侯。不是聖明君子,不能通過深層的智謀,則不能統帥國家,沒有智慧的人不能主持用兵。要正確確立聯合誰,打擊誰,關鍵在於自己要有才能智慧,比較雙方長短遠近,然後才能可進、可退、可縱、可橫,把兵法運用自如。”
白發老者捋了捋胡子,說道:“今天先授予你們兵法前六篇,你們可以深作思考,盡可能更好地理解這前六篇的內容,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我再授予你們後麵的七篇。”
參商二人皆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可能他們已經沉浸在這前六篇兵法裏,並且不斷地思考假設著。
見二人沒有反應,老者再次說道:“我說的話,你們都聽清楚了麼?”
二人這才察覺到老者說的話,道:“弟子知道了,師父。”
老者轉過身去,緩緩開口道:“那今晚就到這裏了,各自回寢吧。”
參商二人皆對老者行了一個弟子禮,作為對師父今天一天授教的感謝之禮。
即使沒有看見,老者也知道二人在做什麼,但是他也沒說什麼,隻是向後擺了擺手示意二人離去。
......
新藏城,軍營處。
“什麼!?第一、二、三據點被敵軍占領了?”參將軍吃驚震怒道,“沒想到他們會挑這個時間還擊啊。”
“傳令下去,召集城中將士,馬上召開緊急作戰會議!”參將軍補充道。
新藏城的軍營作戰會議室,瞬間多了許多人。
此刻,月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