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十個連長一個班》最值得回味的是,從人們熟知的題材中找到與眾不同的獨特視角,寫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故事,那是一件相當有意思的事情。
中國工農紅軍在貴州省習水縣艱苦轉戰五十多天,在土城鎮、青杠坡、赤水河畔留下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這些故事大多沒有被寫作被出版,無意中在當地催生了許多民間史學家和文藝愛好者。中共習水縣委宣傳部深知這些散落民間的見聞有多珍貴,搶在不少親曆者還健在的時候,組織、策劃、寫作、出版了多本書,《十個連長一個班》便是其中一本。
是四川省文藝研究會會長王興廣邀約上我。我倆就這樣走進習水縣,走進那些不曾被人講述過的故事。
習水縣用實際行動落實他們的策劃,縣委宣傳部邀請了當地紅色文化專家和民間研究家,多次與我們交談,四渡赤水紀念館和縣裏有關部門的人又陪同去一個個現場瞻仰,逐一走訪親曆過當年血火硝煙的老人,還給我找來不少當地印刷的有關書刊。習水縣研究紅色文化的陳雲坤先生同時也是個文學愛好者,熱情無私地提供了他收集的上百萬字文字資料,並給我講述了一些與此相關的風土人情。我從他提供的資料中看見了“連長班”成員的回憶錄,應該是當事人幾十年前寫的,收集在一本專門回憶紅軍的書中。雖然內容簡略,僅僅一千餘字,因為事情特殊,立即令我眼前一亮……
我要說創作過程一帆風順,肯定是假話,其間經曆了許多艱辛與波折,也有幾點值得慶幸的事:
還在詳細大綱階段,就有電視製作公司決定改編拍攝電視連續劇;
中國作家協會將此作列為重點作品,扶持創作;
作家出版社審讀了小說稿,立即決定出版。作家出版社的編輯林金榮女士放下手中繁忙工作,優先編輯完此小說,使這部讓好多人牽掛的作品能盡快麵世;
創作過程中,一直得到習水縣委宣傳部、土城鎮人民政府、隆興鎮人民政府、習水縣文體廣電旅遊局、四渡赤水紀念館、茅台集團習酒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和企業的大力支持。
誠摯地對上述提到和沒來得及提到的,所有支持過《十個連長一個班》的人,深深致謝!
也由此又一次印證人們心中那些不變的情結,並更加確信,獨特的創作角度能使老題材產生新的吸引力。
再次致謝,包括閱讀了此作的您。
作 者
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