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戰機檢查報告(1 / 3)

來人正是剛剛檢查完戰機的嶽魯,他拿到第一手的報告後,就留下戰士們做後續的檢查,自己單槍匹馬的趕到會議室。

即便是這樣,也已經是會議開始一個多小時以後了。

不過幸好,由於這次會議的重要性十分巨大,往往雷厲風行的軍人們竟然也扯皮扯了這麼久,這是嶽魯沒想到的,讓他幸運地趕上了會議。

嶽魯一邊將自己隨身攜帶的戰術平板上的資料傳到會議室主機上,一邊向下麵坐著的這些軍官們簡單的介紹著這次檢查的概況。

進門前在腹內準備好的所有草稿,全被會議室裏軍官們急切的聲音打斷,隻能直奔主題。

這對於講求循序漸進由淺及深的技術人員來說,絕對像魚刺卡在喉嚨裏一樣難受。

可是看到滿屋子裏冒著綠光即將變身的軍官,嶽魯表示:我忍了。

嶽魯低眉垂目,左手手指在戰術平板上舞動著,將要展示的內容傳到大屏幕上,同時急速的做著簡單概述,

“戰機整體完好,除左翼翼尖觸地損壞外,主骨架沒有明顯損傷,戰機沒有較嚴重的外傷。

但,內部問題較為嚴重:三*級材料毀傷超過80%,二級材料7%左右,一級材料沒有明顯毀傷情況。”

說到這裏,嶽魯已經傳輸完全部的資料,將戰機內部檢查報告顯示在大屏幕上。

在坐的軍官們,看著這份報告,心中都充斥著巨大的震驚與好奇。

戰機在建造時,各個部件所用的材料,都是經過精心的設計和計算的。一些容易更換或者比較不重要的零部件,所用的材料都會相應的降低標準。

為了方便采購和標記,便劃分出了三個等級的材料標準。

這種劃分材料等級的方法,在世界各國的戰機生產中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尤其是對於美國所擁有的軍隊,美國軍方不僅將材料等級劃分,部件等級也進行了劃分,因為這樣可以控製相當一部分的生產成本。

美國軍方也不是真的財大氣粗,尤其是裝備著那麼多先進武器,維護著全球三百多個海外基地,每年的後勤維護費用就是天文數字。

麵對大批量裝備和維護的裝備,即使是世界第一軍費開支的美軍,也不得不想方設法的降低成本。

畢竟戰爭裝備是戰鬥力、經濟性和規模性三合一的產物,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性價比。

現代戰爭中雖說在代差的前提下,優勢方幾乎可以無損的結束戰鬥取得勝利(海灣戰爭),戰鬥力這一方麵的能力就顯得突出重要。

但當戰鬥雙方代差較小或沒有代差時,經濟性、規模性就會成為戰爭勝負手的主導因素。

美軍一直在追求著對全世界擁有代差性裝備的戰略需求,就是想用武器的代差產生的戰鬥力,彌補裝備的經濟性和規模性給美軍生產和後勤帶來的負擔。

可是到頭來他們卻是第一個給裝備各個部位分等級,以降低成本的國家。

以商立國的美國,發現不僅可以降低裝備成本,甚至可以賺更多的錢——換零件啊換零件。

最重要的是,可以用這種方法來捆綁盟友,讓他們不得不站在美國的船上耀武揚威。

美軍裝備等級劃分中,明文規定可以將一些次要部件交給性價比更高的盟友們來生產,例如英國的引擎葉片和壓縮機,德國的數控及光電模具,瑞典的鍛造,意大利的電傳,日本的複合材料等等等等。

而美國換來的,則是這些盟友們在國際上堅定的支持以及駐軍的權利。

盟友不聽話?嗬嗬,停了你的訂單,讓你的工廠破產,煽*動工人們遊*行*示*威,唱衰你的政府……我大美帝有一百種方法讓你玩不下去,而你,卻無可奈何。

當然,美軍采用分級製的初衷,的確隻是降低成本,而這個方法,也得到了世界各國的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