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二爺,你怎麼來了!”
榮國府管廚房的如今已經換了人,柳家引為五兒的關係,早已搬出了賈府,好在新來的卻也是府中老人,知道賈芸的來曆。
賈芸聞言隻點點頭,將螃蟹簍放下,又環視了一眼廚房,找出自己需要的工具原料,親自動起手來。那老婆子連忙要上來阻止,卻被賈芸揮手攔住,隻是饒有興致的按照母親當日所教的方法慢慢做來,
切薑蔥,蘸麵粉,炸蟹塊,上作料,“麵拖蟹”倒也並不是十分麻煩,隻是賈芸沒有注意的是,在他專心致誌的做菜之時,卻又一雙明亮的眸子在不遠處的窗戶外盯著他隻是看著……
日頭漸漸升起,園子裏越發的光鮮明亮起來。藕香榭的右手邊的竹橋上,賈母、王夫人在鳳姐、李紈的引領下緩緩而來,他們身後,自是黛玉、寶釵、寶玉、湘雲以及賈家三春等人,還有一大堆的丫鬟婆子不可勝數。
這是賈芸第一次切實的見到史湘雲,原著的判詞中說,“幸生來,英雄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這是絕不同於其他金釵的評價,沒有幼年失怙的悲悲切切和怨天尤人,隻有開朗豪爽,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隻要有湘雲出現的章節,必是熱鬧而歡樂的。
隻可惜,這樣的一個女孩子,最終的結局竟也是可憐的“雲散高唐,水枯湘江”,無論最後是否和寶玉“白首雙星”,隻怕也是在窮困潦倒中勉強度日罷了。
“老祖宗你瞧,這地方如何?”
轉眼間,王熙鳳已經領著賈芸坐到了亭子中間,老太君環顧四望,點點頭說道:
“這裏很好!寶丫頭想得周到!”
少頓片刻,又讚道:
“這茶也好,看著幹淨。”
史湘雲忙吩咐著下麵人安放杯箸,亭子裏設下三桌,上首的是賈母、薛姨媽、寶釵、黛玉和寶玉,東麵一桌是湘雲、王夫人、迎春、探春和惜春,西麵另設了一小桌,卻是李紈和鳳姐,隻是虛設,兩人都在賈母和王夫人身邊伺候。
各人落座,鳳姐連忙命將螃蟹拿來,分與眾人,一會兒叫來菊花葉兒桂花蕊熏的綠豆麵子,自己在裏頭洗手剝了一殼蟹肉讓給賈母,一會兒又命小丫頭燙了滾滾的黃酒來給各人一一灑上,張羅迎奉,忙得不亦樂乎。
賈芸在遠處的廊上隻是看著,不停的感慨著鳳姐的厲害,其實她的心裏再清楚不過,隻要拿住了賈母的歡心,自己無論如何的跋扈,就始終是屹立不倒的,所以,要知道賈母的脾氣喜好,這鳳姐就是最最靈敏的風向標。
也因此,從日後她不斷的在寶黛兩人的婚事上打趣來看,說明從賈母的角度出發,其實倒是偏向於“木石前盟“的多,隻可惜最後兩人一番心事終虛話,讓後世不知多少人感慨唏噓,引為憾事。